指施灸过程中患者所感知的温热、麻木、虫行样等感觉。这种灸感也可以向一定的方向传布或扩散。《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即指此。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实热。详该条。
证名。指以面颧色淡红如妆,游移不定为特征,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危重病证。多因下元虚衰,真阳浮越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常伴见口鼻作衄,或口燥齿浮,足胫逆冷,脉浮大,按之
由金创等外伤而致的痉病,即破伤风,出《诸病源候论》。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肺脏怯。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蛾药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
见药按条。
出《颅囟经》。即历瘠疳疟。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为丹毒发于腰胁者。多由热毒兼肝火而致。治宜清热解毒泻肝火,内服化斑解毒汤加柴胡、黄芩、山梔等,亦可于患处针刺放血。见丹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