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贤
【介绍】:
见李仲南条。
【介绍】:
见李仲南条。
证候名。多由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亦虚;亦有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者。症见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肢体浮肿,甚则腹满膨胀,舌淡胖,苔白滑
《症因脉治》卷三方。桂枝、白芍药、甘草、黄芪、生姜、大枣。水煎服,须臾饮热稀粥,取微汗。治黄疸脉浮宜汗者。
经穴名。代号ST1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在第二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胸前神经的胸大肌肌支,并有胸肩峰动、静脉及胸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胁胀痛
病证名。详厥证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生。开封人,以医为业,擅长针灸,补翰林医学。景祐元年(1034)仁宗病,侍医数进药不效,希得荐而施针刺心下包络之法治愈,命为翰林医官,后为殿中省尚药奉御。撰有《神应针
证名。简称哮。见《医学正传·哮喘》。指发作性痰鸣气急的疾患。《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薰蒸,病根深久,
【介绍】:见姚浚条。
即毖骨。详该条。
病证名。病因情志内伤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被寒凝,以致瘀血停滞,内阻冲任胞脉不能摄精受孕。症见经期错后,经行涩滞不畅,血块较多,腹痛拒按等。气滞血瘀者,兼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乳房胀痛,治宜行气
①指正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见正气条。②指十二经脉之正经,以别于支络。《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③按一般规律进行的疾病过程。《素问·至真要大论》:“正者正治,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