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实者泻其子

实者泻其子

出《难经·六十九难》。运用五行相生和母子关系的理论,来治疗五脏实证。例如肝木心火,肝是母,心是子,出现肝实证时,不仅要泻肝,还必须泻心火。如肝有实火,症见头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耳赤、胁肋灼痛小便黄赤口苦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采用泻心火有助于平泻肝之实火。针灸疗法,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火穴少府,或本经火穴行间治疗。

猜你喜欢

  • 日华子诸家本草

    书名。20卷。日华子撰。掌禹锡称此书“开宝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 小周天

    气功功法。全称阴阳循环一小周天。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载其功法为:呼气时,舌抵上腭,鼓腹使气下降到脐下,称气贯丹田。再吸气,收腹,足趾抓地,舌抵上腭,从会阴运气过肛门,沿督脉的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

  • 收气

    秋令收敛之气。《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不行,长气独明。”

  • 茎缩

    证名。指阴茎内缩之症。属阴缩范围。《类证治裁·阳痿附茎缩》:“有阴茎内缩,乃肝之筋受寒,四逆汤加参、桂。”详阴缩条。

  • 热邪阻肺

    指热邪壅阻于肺,发生高热喘咳的病机。主要证候有发热、咳嗽、痰稠黄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边尖红,苔黄干,脉洪数或弦数。多见于呼吸道感染等疾患。

  • 尿

    ①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之余,它的产生,源于肾的化气,经膀胱气化而排出,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尿的排泄,对整体津液

  • 大壁虎

    见《中药志》。为蛤蚧之别名,详该条。

  • 流气法

    见留气法条。

  • 肾消

    病名。①亦作肾痟、下消。《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肾痛也。”即下消,详见该条。②指强中。《张氏医通·杂门》:“肾消之病,古曰强中,又名内消。”详强中条。

  • 周仲立

    【介绍】:见周与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