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饮片新参》。为太子参之别名,详该条。
舌敛束缩短,舌面如荔枝干壳。为津液干涸至极,属危重之候(见清·杨云峰《临症验舌法》)。
《揣摩有得集》方。泽兰叶五钱,炒青皮、贝母、当归、栝蒌、炒地肤子各一钱半,白芷五分,山甲珠三分,蒲公英三钱,乳香、没药、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治乳痈,红肿疼痛,发烧发冷。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见本草三家合注条。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病名。多由肺胃热壅,火毒上冲咽喉所致。本病发病急剧,喉核肿痛迅速,疼痛可连及耳窍,其表面有黄白色之脓点,疼痛难咽,寒热大作,口臭便秘。治宜疏风解毒,泻火消肿。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乳蛾条。本病类今之急
见《本经逢原》。即鹿角胶,详该条。
涎唾、口津的俗称。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瞳子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