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张从正

张从正

【生卒】:约1156~1228

【介绍】:

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子和,自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一带)人。精通医术,继承刘完素的学术思想,用药多偏于寒凉,并擅长用汗、吐、下三法。认为六淫在天之邪及雾、露、雨、雹等在地之邪最容易使人致病,不适的饮食也是致病因素。这些外邪应该立即驱出体外,祛邪的方法以《伤寒论》的汗、吐、下三法为原则。对汗、吐、下三法动用范围很广,有不少发挥。由于他在治疗上偏于攻下,后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派别为攻下派。他主张治病先攻后补,在当时滥用补药成风的情况下有一定意义,但他对扶正与驱邪、攻与补的关系,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片面性。1217~1221年(兴定年间)被召补为太医,不久辞去。麻知几等将他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加以整理增订,编成《儒门事亲》40卷,一般认为该书的前三卷为张氏所亲撰。

猜你喜欢

  • 外科精义

    书名。2卷。元·齐德之撰。撰年未详。卷上为外科医论,共有论疮肿诊候八式法等35篇。其中包括疮肿的辨识、脉法、内服及外治诸法,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疔疮、瘰疬、痔疮等病的证治;卷下为汤丸膏丹,共1

  • 千里香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 清热消风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皂角刺、陈皮、连翘、柴胡、黄芪、炒苍术、红花各一钱,天花粉、黄芩、川芎、白芍药、甘草、当归、金银花、防风各五分。水煎,食远服。治痈疽疮肿已成未成之际,红肿焮痛,高

  • 甘守津还

    出《温热论》。治疗温病胃燥津伤的方法。温热病挟浊邪传入气分,浊邪不化,而热伤气津,舌苔虽白厚而干燥,是胃中津液损伤之象,治宜先养津,后化浊。养津用麦冬、玄参、荸荠汁、鲜芦根等清润药,再加甘草以守护中气

  • 喉瘖

    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此外舌瘖系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此喉咽声音如故。详见舌瘖条。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

  • 山蒲扇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 三匹风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 丹毒赤遊肿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热毒之气,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上赤如丹热,毒与血相搏而风气乘之,所以赤肿进走而遍体。亦称赤进丹毒,治宜清热解毒,用大连翘汤、消毒饮加减。

  • 养生四要

    养生类著作。明·万密斋撰。5卷,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本书综合前人对于养生的知识,提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为养生四要,如谓:“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慎动者,谓保定其

  • 谏议之官

    《素问补遗·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喻脾有协助心神决定意志的功能,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