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

医学启源》卷下:当归拈痛汤

药方名称当归拈痛汤

别名拈痛汤、当归止痛汤

处方羌活半两,防风3钱,升麻1钱,葛根2钱,白术1钱,苍术3钱,当归身3钱,人参2钱,甘草5钱,苦参(酒浸)2钱,黄芩1钱(炒),知母3钱(酒洗),茵陈5钱(酒炒),猪芩3钱,泽泻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拈痛汤(《兰室秘藏》卷中)、当归止痛汤(《便览》卷一)。《便览》有茯苓

各家论述《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阳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巨。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

摘录医学启源》卷下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当归拈痛汤

药方名称当归拈痛汤

处方当归3钱,羌活1钱半,苍术1钱半(炒),防风1钱半,白术1钱半(炒),黄芩1钱半(酒炒),泽泻1钱半,黄柏1钱半(酒炒),猪苓1钱半。

功能主治湿热脚气,表邪不解,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湿热不化、经气不得流行,故发热身痛,足胫肿痛,为湿热脚气,表邪不解焉。羌活散邪于表,黄芩清热于里,苍术操湿强脾气,白术燥湿健脾元,防风疏腠理以散风,黄柏清湿热以存阴,泽泻泻膀胱之湿,猪苓利三焦之湿,当归养血以舒筋脉也。水煎温服,使表邪解散,则湿热顿消,而经气流行,营血灌溉,安有发热身痛脚气之患乎?此强中分解之剂,为湿热脚气表不解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四

医门补要》:当归拈痛汤

药方名称当归拈痛汤

处方苦参(炒)、海南子、当归茵陈独活木通防已、川柏(炒)、苏叶、苍术知母木瓜

功能主治湿脚气。

摘录医门补要

猜你喜欢

  • 二八木丹

    药方名称二八木丹处方阳丹8厘,阴丹2厘,粉霜2厘,元明粉(风化)2厘,硼砂2分,明矾1厘,麝香2厘,梅花片3厘。功能主治暴发赤眼,近年翳膜。用法用量方中阴丹、阳丹制法,见“一九金丹”。摘录《审视瑶函》

  • 菖蒲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菖蒲汤药方名称菖蒲汤处方菖蒲(洗,锉)1两,远志(去心)1两,木通(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石决明1两,当归(切,焙)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

  • 定神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定神丸药方名称定神丸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1分,远志(去心)1两1分,防风(去叉)1两1分,人参1两1分,柏子仁(炒)1两1分,龙骨1两半,牡蛎(煅)2两,枣(去皮核,取肉,焙

  • 椒红固肠丸

    药方名称椒红固肠丸处方神曲6两(锉作小块,炒香熟),白术1两(锉,炒干),川姜(去皮,炮)3两,川椒(去目,炒去汗,取干净)1两半,厚朴(去粗皮,姜炙)1两,肉豆蔻3两(面裹煨)。制法上为细末,别用蒜

  • 骨痨散

    药方名称骨痨散处方虫120克,蜈蚣50克,川山甲15克,全虫30克。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主肾气不足,精血亏损,致使气血失和,痰浊凝聚,留于骨骼。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细面,每次3克,日服2次,以温白

  • 独圣饼子

    药方名称独圣饼子处方蛤蚧1对(雌雄头尾全者,洗净,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紫团参)1株(如人形良)。制法上为末,熔蜡4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功能主治肺气咳嗽,面肿,四肢浮。用法用量用糯米作

  • 槟梅汤

    药方名称槟梅汤处方槟榔、枳实、香附、木香、砂仁、厚朴、干姜、肉桂、川楝子、楝根皮各等分,甘草减半,川椒20粒,乌梅2个。功能主治虫痛。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未止,加黄连。摘录《简明医彀》卷六

  • 捷应散

    药方名称捷应散处方羯羊粪(晒干)。制法上为末,安于瓦上,手把竹柴火烧作灰,又研细。功能主治脚湿气成疮,痒不可当,爬之流黄水。用法用量先用葱、椒汤洗之,次用香油调厚敷上,以山茶花叶掩之,帛缚4-5日即可

  • 固下人参煎

    药方名称固下人参煎处方党参1钱半,炒白术1钱半,附子1钱半,化龙骨1钱半,肉果霜1钱半,诃子1钱,炮姜1钱,木香1钱。功能主治寒凉过剂,伤脾损胃,脾阳下脱,不喜食物,下利清谷,及下脓血,漏底不止,肢体

  • 马齿苋粥

    药方名称马齿苋粥处方新鲜马齿苋6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功能主治清热止痢。适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用法用量可供早晚餐,温热食。注意脾虚慢性泄泻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