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木疳

木疳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木疡。因肝经实热或阴虚火炎所致。本病黑睛发生一个或数个圆形小颗粒样突起,实者小而痛涩,虚者大而昏花,日久反复,黑睛云翳,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变生花翳白陷,甚致溃穿黑睛。类今泡疹性角膜炎。治法实证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虚证养阴清热,可用养阴清肺汤加石决明青葙子赤芍木贼等。

猜你喜欢

  • 杜鸿渐

    【生卒】:708~769【介绍】:唐代医生。字之巽。曾与崔沔同学医于兰陵萧亮,尽得其传。

  • 九里明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 射香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 似喘

    证名。即虚喘。指呼吸气短,如不能续的症候。多由真元受伤,脏气虚衰,肾不纳气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似喘者,其责在肾。”“肾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阳亏损,精不化气,则下不上交而为促促者,断之基也。”

  • 体表部位,指尾骶部。亦作尻骨的简称。《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参见尾骶骨条。

  • 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KI。《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素问·阴阳离合论》王注引《灵枢》文作“斜趣”)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

  • 太医署

    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唐臻于完备。以医疗为主,教学次之。唐时,属太常寺。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由太医署令、丞等负责管理。分设医、针、按摩和咒禁等部门,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

  • 水轮

    眼的五轮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冰轮。《银海精微》:“肾属水,曰水轮,在眼为瞳人。”即瞳神。其疾患多与肾、膀胱有关。详瞳神条。

  • 开喉剑

    见《天宝本草》。为八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 脾热证

    病证名。《素问·痿论》:“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证治准绳·杂病》:“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此热在肌肉,遇夜尤甚。”脾热有虚实之分,详脾实热、脾虚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