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囟
即后囟。见囟条。
即后囟。见囟条。
指五脏宜用苦剂,六府宜用辛剂。《儒门事亲》卷十四:“……五苦者,五脏为里属阴,宜用苦剂,谓酸苦涌泄为阴;六府为表属阳,宜用辛剂,谓辛甘发散为阳,此其义也。”联系临床实际,这种说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舌体肿胀而增大。即舌肿,参见该条。
见《药材学》。为白降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仁丹。甘草240克,木香45克,草豆蔻、槟榔、茯苓、砂仁、橘皮、小茴香(盐水炒)、肉桂、青果各30克,丁香、红花各15克,薄荷冰27克,冰片9克,麝香0.3克。为末,糯米粉12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即口腔。
指纹向掌中延伸,多主腹痛。
又称发汗法。①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称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芜菁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