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枸橘

枸橘

《全国中草药汇编》:枸橘

药材名称枸橘

拼音Gōu Jú

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

来源芸香科枳属植物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的果实;其也供药用。7~9月采未成熟的果实,切成两半或切丝阴干。叶随用随采。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果:健胃消食,理气止痛。用于胃痛,消化不良,胸腹胀痛,便秘,子宫脱垂,脱肛,睾丸肿痛,疝痛。

叶:行气消食,止呕。用于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果3~5钱,最多可用至1两;叶2~5钱。

备注(1)枸橘未成熟果实在个别地区还作枳壳使用,其自落的小果实作枳实使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枸橘

药材名称枸橘

拼音Gōu Jú

别名臭橘(《本草图经》),枸棘子(《履巉岩本草》),野橙子(《纲目》),唐橘(《中国树木分类学》),枸橘李、钢橘子(《江苏植药志》),枸甏李、野梨子、苦桶子(《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纲目》

来源芸香料植物枸橘未成熟果实。8~9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日晒夜露,至全部干燥。

原形态枸橘,又名:枳(《周礼》),铁篱笆(《植物名实图考》),铁篱寨、臭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7米。茎枝具粗大腋生的棘刺,刺长3~4厘米,基部扁平;幼枝光滑无毛,青绿色,扁而具棱;老枝浑圆。3出复叶,总叶柄长1~3匣米,具翼;顶生小叶片椭圆形至倒卵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楔形,侧生小叶较小,基部偏斜边缘均有波形锯齿。花生于二年生枝上叶腋,通常先叶开放;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长椭圆状倒卵形,长8~10毫米;雄蕊8~10,或多至20枚,离生;子房上位,具短柔毛,6~8室,花柱粗短。柑果圆球形,直径2~4厘米,熟时黄色,芳香。花期4~5月。9~10月果熟。

生境分部各地多栽培作绿篱。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产江苏、浙江、四川、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圆球形,直径2~3.5厘米,表面黄色或黄绿色,散有无数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短柔毛,顶端有显明的柱基痕,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存在,断面果皮厚2~3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散有黄色油点,中间有6~8果瓤,每瓢内有黄白色长椭圆形的种子数粒。

化学成分果实含积属甙、橙皮甙、野漆树甙、柚皮甙、新橙皮甙等黄酮类。柚皮甙只存在于果皮,果肉中不含。早年从果实中分出的枸橘甙即是枳属甙,还含生物碱茵芋碱。

果皮含挥发油约0.47%,中含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莰烯、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石竹烯等。

炮制清水洗净,浸泡,取出,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逢原》:"辛,温,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辛苦,温。"

功能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治胸腹胀满,胃痛,疝气,睾丸肿胀,乳房结核,子宫下垂,跌打损伤;解酒毒。

①《本经逢原》:"破气散热,解酒毒。"

②《纲目拾遗》:"疗子痈及疝气,整个枸橘煅存性,研末,陈酒送服。"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④《中国药植图鉴》:"发汗,健胃,祛痰,利尿。治胸腹满痛。"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利气,健胃,通便。治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子宫脱垂,乳房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大剂可用至1两);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复方①治胃脘结痛:枸橘,煅末存性,酒服方寸匕,(《本经逢原》)

②治小肠气:枸橘六个,用半斤酒泡服。(《南京民间药草》)

③治内伤诸痛:枸橘,醋浸熬胶,摊贴,贴即痛止,但须久贴,方不复发。(《本经逢原》)

④治妇人血气攻冲:枸棘子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钱,浓煎艾醋汤调服,不以时候。(《履巉岩本草》)

⑤治白疹瘙痒遍身者:小枸橘细切,麦麸炒黄,为末。每服二钱,酒浸少时。饮酒。初以枸橘煎汤洗患处。(《救急方》)

⑦下痢脓血后重(同萆解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又治喉瘘,消肿导毒。

⑧近年亦用枸橘叶治反胃、呕吐、乳部结核等症。枸橘的果实,洗净、晒干,切成片,可治胃脘胀满,消化不良、便秘、乳部结核和疝气等症。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枸橘

药材名称枸橘

拼音Gōu Jú

英文名Trifoliate-orange Immature Fruit, Immature fruit of Trifoliate-orange

别名枳实、臭橘、枸棘子、野橙子铁篱笆、唐橘、臭枳子、臭刺、臭杞、青旦旦、土枳实、钢橘子、枸橘梨、枸橘李、杨橘、枸橘子、野梨子、苦橘子、绿衣枳实、绿衣枳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1.《橘录》: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于篱落间,收其实,剖于之,以和药味,与商州之枳几逼真矣。

2.《纲目》:枸橘,处处有之,树叶并与橘同,但干多刺,二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不香 。

3.《本经逢原》:枸橘与枳同类,其干多刺,故破气散热之力过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幼果或未成熟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ncirus tuifoliata (L.)Raf.[Citrus trifoliata L.]

采收和储藏:5-6月拾取自然脱落在地上的幼小果实,晒干;略大者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者称绿衣枳实;未成熟果实,横切为两半,晒干者称绿衣机壳。

原形态枸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无毛;分枝多,小枝呈扁压状。茎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长1-5cm,刺基部扁平。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长1-3cm,宽2-5mm;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cm,宽0.7-3cm,先端微凹或圆,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小锯齿;侧生小叶较小,椭圆状卵形,基部稍偏斜,幼嫩时在主脉上有短柔毛,具半透明油腺点。花白色,具短柄,单生或成对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常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5-6mm;花瓣5,倒卵状匙形,长1.5-3cm,宽0.5-1.5cm;雄蕊8-20或更多,长短不等;雌蕊1,子房近球形,密被短柔毛,6-8室,每室具数枚胚珠,花柱粗短,柱头头状。柑果球形,直径2-5cm,熟时橙黄色,密被短柔毛,具很多油腺,芳香,柄粗短,宿存于枝上。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栽培于路旁、庭园作绿篱。

资源分布: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绿衣枳实呈圆球形或剖成两半,直径0.8-1.2cm;外表面绿褐色,密被棕绿色毛茸,基都具圆盘状果柄痕;横剖面类白色,边缘绿褐色,可见凹陷的小点,瓤囊黄白色;味苦涩。

绿衣枳壳多为半球形,直径2.5-3cm;外皮灰绿色或黄绿色,有微隆起皱纹,被细柔毛;横剖面果皮厚3-5mm,边缘有油点1-2列,瓤囊5-7瓣,中轴宽2-5mm。气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呈谈棕黄色或绿色。①果皮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角形,长9-17μm,壁厚3-6μm。横切面观,细胞径向延长,平周壁及垂周壁外方增厚。②非腺毛由1-14个细胞组成,平直或稍弯曲,顶端渐尖或钝圆,长75-285μm,壁疣明显,基部细胞直径17-20μm,壁厚5-7μm。③中果皮细胞类圆形,壁厚7-10μm。④油室大小悬殊,长径91-715μm。⑤草酸钙结晶斜方形、菱形或多面体,长7-20μm。

化学成分果实含枳属甙(poncirin),橙皮甙(hesperidin),野漆树甙(rhoifolin),油皮甙(naringin),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生物碱茵芋碱(skimmianine),果皮含挥发油约0.47%,其中含a-蒎烯(a-pinene),β- 蒎烯(β-pinene),月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樟烯(camph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等。

鉴别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0分钟,乘热过滤。取滤液1ml,加四氢硼钾约5mg,摇匀,滴加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到紫红色。(检查二氢黄酮)

炮制清水洗净,浸泡,取出,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消积化滞。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跌打损伤;食积;便秘;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煅研粉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破气散热,解酒毒。

2.《纲目拾遗》:疗子痈及疝气,整个枸橘煅存性,研末,陈酒送服。

3.《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4.《中国药植图鉴》:发汗,健胃,祛痰,利尿。治胸腹满痛。

5.《上海常用中草药》:利气,健胃,通便。治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子宫脱垂,乳房结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算盘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算盘七药材名称算盘七拼音Suàn Pán Qī别名竹林消、女楂、腋花扭柄花来源百合科算盘七Streptopus simplex D. Do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粘毛黄花菍

    药材名称粘毛黄花菍别名磨盘公来源锦葵科粘毛黄花菍Sida mysorensis Wight et Ar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支气管炎:鲜全草1两

  • 毛木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木通药材名称毛木通拼音Máo Mù Tōnɡ来源毛茛科毛木通Clematis buchananin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辛、苦,凉。功

  • 菖蒲叶

    药材名称菖蒲叶拼音Chānɡ Pú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叶。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25%,其中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73.4%、细辛醚13.7%、石竹烯4.0%、

  • 大叶白头翁

    《中药大辞典》:大叶白头翁药材名称大叶白头翁拼音Dà Yè Bái Tóu Wēnɡ别名一面青(《分类草药性》),山萩(《中国物图鉴》),大火草(《重庆草药》)

  • 铁草鞋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草鞋药材名称铁草鞋拼音Tiě Cǎo Xié别名琴叶球兰、豆瓣绿、岩浆草来源萝藦科铁草鞋Hoya pandurata Tsiang [H. longipandurata

  • 交剪草

    药材名称交剪草拼音Jiāo Jiǎn Cǎo别名红头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黄眼草科植物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ris pauciflora Willd.[X. formosana Hayata

  • 石螃蟹

    药材名称石螃蟹拼音Shí Pánɡ Xiè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异叶楼梯草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monandrum(D.Don)Hara[P

  • 壶卢

    《中药大辞典》:壶卢药材名称壶卢拼音Hú Lú别名匏(《诗经》),匏瓜(《论语》),壶(《鹖冠子》),瓠瓜(《说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陆佃注),瓠匏(《滇南

  • 牛尾蒿

    药材名称牛尾蒿拼音Niú Wěi Hāo别名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出处牛尾蒿见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二卷,云"牛尾蒿,初生时与蒌蒿同。唯一茎旁生横枝,秋时枝上发短叶横斜欹舞,如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