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柯蒲木

柯蒲木

《中药大辞典》:柯蒲木

药材名称柯蒲木

拼音Kē Pú Mù

别名勐呵(傣名)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夹竹枕科植物云南蕊木果实、叶。果,秋季采收。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云南蕊木,又名:梅桂。

常绿乔木,高4米。树皮灰褐色,幼枝略有微毛。单叶对生;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0~17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光滑,革质。聚伞花序复总状,顶生;萼小,5裂,卵圆状长圆形,长4毫米;花冠白色,高脚碟状,管纤弱,长3厘米,喉部有毛;花冠裂片披针形,雄蕊生于冠管的近顶郁,花丝短而柔;花盘为2枚条状披针形的舌状片所组成;花柱长2.5厘米。核果椭圆形,长3.5厘米,外皮肉质,熟时红色,干时黑色。

生境分部分布云南。

性味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舒筋活络。治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骨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果:煎汤,1~2钱;或泡酒。外用:叶:煎水洗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柯蒲木

药材名称柯蒲木

拼音Kē Pú Mù

别名蕊木、老鸦檬果、梅桂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云南蕊木的果实、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T.Li

采收和储藏:秋季收果实,叶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乔木。树皮灰褐色,具乳汁;叶腋间及叶腋内有钻状腺体,淡黄色。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1.5cm;叶片坚纸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12-17cm,宽3.5-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无毛或幼叶略有微毛;侧脉每边约20条。聚伞花序复总状,分二叉,着花42朵,总花梗粗壮,长达14cm;苞片与小苞片无毛;花萼5深裂,裂片双盖覆瓦状排列,两面无毛,仅边缘有睫毛,外边具1个黑色腺体;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筒近顶部膨大,内被长柔毛,花冠裂片5,向右覆盖;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盘为2枚条状披针形的舌状片所组成,与心皮互生,长过心皮;心皮离生。花柱长约2.5cm,柱头加厚,先端短2裂。核果椭圆形,成熟时黑色。种子2颗。花期4-9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00m山间疏林中或山地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云南蕊木的果实中分离得到16种生物碱,鉴定了13种化合物:象牙仔榄树宁碱(eburnamenine),柯蒲木酮碱(kopsanone),5,18-二氧代柯蒲烷(5,18-dioxokopsane),多果树酰胺(kopsinilamine),柯蒲木宁碱(kopsinine),多果树碱(pleio-carpine),柯蒲木胺(kopsamine),N-甲酯基-12-甲氧基柯蒲木那林碱(N-carbomethoxy-12-methoxykopsinaline),N-甲酯基-11,12-二甲氧基柯蒲木那林碱(N-carbomethoxy-11,12-dimethoxykop-sinaline),右旋异形蔓长春花胺(vincadifformine),N-甲酯基-11-羟基-12-甲氧基柯蒲木那林碱(N-carbomethoxy-11-hydroxy-12-methoxy-kopsinaline),N-甲酯基-11-甲氧基-12-羟基柯蒲木那林碱(N-carbomethoxy-11-methoxy-12-hydroxykopsinaline),N-氧化柯蒲木胺(kopsamine N-oxide)[1]。

药理作用保肝作用 柯蒲木宁碱提前24h灌服200mg/kg两次(间隔8h)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均有显着抑制作用,先以CCl4引起肝损伤后再灌服柯蒲木宁碱也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可使ALT显着降低,嗜酸性变、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及气球样变等肝脏病理损伤也显着减轻,但对肝三酰甘油的蓄积无拮抗效果,对于醋氨酚、硫代乙酸胺、泼尼松等所致小鼠肝损伤也均有明显保护效果,其中对硫代乙酸胺所致三酰甘油升高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同剂量柯蒲木宁碱连续给药7d对正常小鼠肝脏AIT和AST、醛缩酶以及血清ALT活性均无明显影响。0.5μmol/L浓度的柯蒲木宁碱于体外对正常或CCl4中毒小鼠肝AIT活性也无明显影响;但其20mg/kg灌服3d,即可使肝切除小鼠再生肝重量明显增加,整个肝脏的蛋白质和DNA RNA含量明显增加[1]。在体外1mmol/L。的柯蒲木宁碱能明显抑制CCl4所致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MDA)的生成,甲吡酮可明显拮抗柯蒲木宁碱的抑制MDA生成作用,表明其抗CCl4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色素P-450而实现的。提前24h灌眼可明显降低CCl4。所致肝脏共轭双烯物的升高,但柯蒲木宁碱对14CCl4与肝微粒体脂质和蛋白质黄价结合的抑制作用较弱,提示其抗CCl4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阴断了CCl4对膜结构的损伤作用[2]。

性味苦;辛;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祛风活络。主咽喉肿痛;风湿痹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泡酒饮。外用:适量,叶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头鹰

    药材名称猫头鹰拼音Māo Tóu Yīnɡ别名横纹小枭、鬼车枭、夜食鹰、鸺鹠、鵰鸮、鹫鸺鹠、大猫王、黄嘴角鸮、木兔来源鸮形目鸱鸮(Chī Xiāo)科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

  • 姜露

    药材名称姜露拼音Jiānɡ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功能主治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用法用量内服:炖温,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油鸭

    药材名称油鸭拼音Yóu Yā别名小鸊鷉、王八鸭子、水葫芦、刁鸭来源鸊鷉(Bì Tī)目鸊鷉科小鸊鷉Colymbus ruficollis Pallas,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

  • 钩栗

    《中药大辞典》:钩栗药材名称钩栗拼音Gōu Lì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

  • 羊角草

    《中药大辞典》:羊角草药材名称羊角草拼音Yánɡ Jiǎo Cǎo别名羊角桃、蛇舌草(《贵州草药》),蛇儿草(《贵州药植目录》),田素香、田香蕉(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出处福建晋江《中草

  • 羊奶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奶果药材名称羊奶果别名牛虱子果、羊山咪树、长匍茎胡颓子来源胡颓子科羊奶果Elaeagnus sarmentosa Rehd.,以根、果、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酸,平。功能主治

  • 常春藤子

    《中药大辞典》:常春藤子药材名称常春藤子拼音Chánɡ Chūn Ténɡ Zǐ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果实。秋后采集。性味《本草拾遗》:"甘,温,无毒。

  • 白梅花

    药材名称白梅花拼音Bái Méi Huā别名绿萼梅(《纲目拾遗》),绿梅花(《药材学》)。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

  • 云豹骨

    药材名称云豹骨拼音Yún Bào Gǔ别名云豹、荷叶豹、龟纹豹来源食肉目猫科云豹Neofelis nebulosa Griffith,以骨骼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南方各省区。性味甘、辛

  • 白绒草

    药材名称白绒草别名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来源唇形科白蜂窝草属植物白绒草Leucas mollisima Wall.,以全草入药。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