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水绵

水绵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绵

药材名称水绵

别名脆水绵

来源藻类绿藻门水绵Spirogyra intorta Jao,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丹毒,赤游,漆疮,烫火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水绵

药材名称水绵

拼音Shuǐ Mián

别名石衣、水衣、水苔、石发、陟厘、侧梨、水青苔

出处水绵见于《纲目》,李时珍认为即《别录》之陟厘。

1.按《新修本草》引《范东阳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绿色者。”2。《纲目》云:“陟厘有水中石上生者,蒙茸如发;有水污无石而自生者。缠牵如丝绵之状,俗名水绵。”以上所述陟厘之生态、性状,为当今水绵属 Spirogyra之多种水绵。《滇南本草》载有水青苔条,据范洪《滇南本草图说》附图所示,植物呈丝状飘浮,亦为水绵属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星藻科植物光洁水绵、扭曲水绵和异形水绵等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irogyra nitida(Dillw.)Link;Spirogyra intorta Jao;Spirogyra varians(Hassall)Kütz.

采收和储藏:春、夏间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1.光洁水绵 营养细胞阔70-84μm,长93-300μm。横壁平直;色素体3-5条,呈1-5圈螺旋;接合管由雌雄两配子囊形成,呈梯形接合。接合孢子囊圆柱形。接合孢子椭圆形,两端尖,长105-189μm,宽55-90μm,黄色。

2.扭曲水绵 营养细胞宽25-29μm,长60-183μm。横壁平直;色素体1条,呈2-8螺旋;藻丝常不规则弯曲或螺旋状扭曲;多梯形接合。接合孢子囊圆柱形,有时略胀大。接合孢子椭圆形,两端较尖,长41-68μm,宽22-23μm,成熟后褐色。春、夏两季常见。

3.异形水绵 营养细胞阔30-42μm,长30-135μm。横壁平直,色素体1条,呈1-9螺旋,梯形接合及侧面接合。接合孢子囊多数向接合管一侧显着膨大。阔达55μm,不育细胞多膨大,宽43μm,接合孢子椭圆形,长40-80μm,宽33-40μm,成熟后黄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水稻田、水池、水沟和藕塘中,夏、秋为盛。

2.生于稻田和灌溉水渠中。春、夏两季常见。

3.生于水沟、池塘、藕田及水渠中。四季均可生长。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宁夏、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2.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

3.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品呈不规则片状,草绿至墨绿色,大小厚薄不一,表面可见细丝。质绵软,易碎裂,断裂处呈毛茸状。鲜品聚集成团状,黄绿色,有多数小气泡,藻丝可见,摸之有滑腻感。质柔软,易扯断。气腥,味咸。

化学成分异形水绵含五没食子葡萄糖(pentagalloylglucose),即3-O-双没食子酰-1,2,6-三没食子葡萄糖(3-O-digalloyl-1,2,6-trigalloylglucose)。

药理作用异形水绵甲醇提取物具 α-葡萄糖甙酶抑制剂活性,且为竞争性抑制作用,还有一定α-淀粉酶抑制活性。该提取物还有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草分枝杆菌、黄色微球菌、普通变形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1.5μl 该提取物加入2.7cm2 液态单层Vero 细胞中,显一定细胞毒活性。

性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丹毒;痈肿;漆疮;烫伤;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鲜品洗净,捣敷。

注意本草衍义》:“治渴疾,仍须禁食盐。”

复方新修本草》“《药对》云:‘河中侧梨’。侧梨、陟厘,声相近也。王子年《拾遗记》云:‘张华撰《博物志》上晋武帝,嫌繁,命削之,赐华侧理纸万张。子年云:陟厘纸也。此纸以水苔为之,溪人语讹,谓之侧理也’……范东阳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绿色者。’”石发之名以此。《尔雅》:“藫,石衣。”郭璞注云:“水苔也,一名石发,江东食之。”藫、苔一声之转。

各家论述1.《别录》:“陟厘,生江南池泽。”2.《本草经集注》:“此即南人用作纸者,方家惟合断下药用之。”3.《开宝本草》:“此即石发也。色类似苔,而粗涩为异。且水苔性冷,陟厘甘温,明其涉厘与苔全异。池泽中石上名陟厘,浮水中者名苔尔。”4.《本草图经》:“石发,今人亦干之作菜,以齑臛啖之尤美。陆龟蒙《苔赋》云:高有瓦松,卑有泽葵。散岩窦者曰石发,补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厘是也。泽葵,凫葵也。虽曰异类,而皆感瓦石而生,故陆推类而云耳。”5.《本草衍义》:“陟厘,今人事治为苔脯,堪啖,京城市中甚多。”6.《纲目》:“《述异记》言:苔钱谓之泽葵,与凫葵同名异物。苏氏指为凫葵者,误矣。《苔赋》所述,犹未详尽。盖台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厘,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长数寸者亦有五:在石曰乌韭,在屋曰瓦松,在墙曰土马鬃,在山曰卷柏,在水曰潭也。”附注:同属植物普通水绵 Spirogyra communis (Hass.)Kutz. 分布于河北、青海、河南、湖北及华东、西南等地;长形水绵 S.longata (Vauch.) Kutz. 分布于吉林、河南、山西及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在少数地区民间亦供药用,功效基本相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华莛子藨

    药材名称中华莛子藨别名巴东手掌参、手掌参[湖北、巴东]来源忍冬科中华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 var. chinense Diels et Graebn.,以块根入

  • 白花菜

    《中药大辞典》:白花菜药材名称白花菜拼音Bái Huā Cài别名羊角菜(《纲目》),屡析草(《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

  • 岗梅根

    《中药大辞典》:岗梅根药材名称岗梅根拼音Gǎnɡ Méi Gēn别名百解(《广西中兽医药植》),土甘草、秤杆根、盆包银(《南宁市药物志》),点秤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星根(《广

  • 白接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接骨药材名称白接骨拼音Bái Jiē Gǔ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

  • 十姊妹

    《中药大辞典》:十姊妹药材名称十姊妹拼音Shí Zǐ Mèi别名七姊妹(《群芳谱》),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的根及叶。原形态落叶灌木。茎

  • 凹裂毛麝香

    药材名称凹裂毛麝香拼音āo Liè Máo Shè Xiānɡ别名毛麝香、山薄荷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凹裂毛麝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 淫羊藿

    《中国药典》:淫羊藿药材名称淫羊藿拼音Yín Yánɡ Huò英文名HERBA EPIMEDII别名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三叉风、羊角风、三角莲来源本品为小檗科植物

  • 菊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菊芋药材名称菊芋别名洋姜来源菊科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以块根、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华东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接骨。主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

  • 漆树皮

    《中药大辞典》:漆树皮药材名称漆树皮拼音Qī Shù Pí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干皮或根皮。性味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接骨。用法用量外用:捣烂酒炒敷。摘录《中药

  • 罗伞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罗伞树药材名称罗伞树别名高脚罗伞树、高脚罗伞来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 Blume,以根、叶入药。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清咽消肿,散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