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I1。出《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属手太阳小肠经。井(金)穴。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处。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
即折针。见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黑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脉象。华,通花。喻脉来轻浮软弱如草木之花。《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
指面部如蒙尘垢,洗之不去之色。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感受暑邪或胃热熏蒸所致。《秘传证治要诀·伤暑》:“伤暑必自汗、背寒、面垢。……宜香薷饮、六和汤。”《景岳全书·暑证》:“暑有八证:脉虚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为疳气攻肾出现的耳聋而兼有阴肿的证候。肾开窍于耳,疳气攻肾则肾气虚即不能上充于耳,影响听力减退,甚则耳聋,兼有阴部肿大,属邪实正虚之象。治宜先祛其疳气,用牵牛研末煨猪腰子服;继
指婴儿生后不哭。出《大生要旨》。详闷气生条。
养生及气功学专著。明初冷谦编撰。书分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导引却病歌诀、却病八则等编。导引吐纳等多种功法均收在内。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胎产方》。指月经,详该条。
【介绍】:参见李中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