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热痧》:“此系外受热邪,发热狂躁,一周时不治则死。治法:用三指拍曲池穴,拍出紫黯块,刺出微血;用香油钱刮两臂臑穴,余同上寒痧症各穴,服绿豆清汁碗半而愈。”参见痧、阳痧、
经穴名。代号DU12。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三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疗疮;以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
①《说文》:俗称疮痕曰瘢。②病名。如汗斑、雀斑等称瘢。
见《陕西中草药》。为紫堇之别名,详该条。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大茶药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山羊血,详该条。
见《幼科发挥》。即盘肠气痛。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表寒、里寒症状同时存在。《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里皆寒?凡伤寒表受寒邪,更兼直中于里,此为两感寒证,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多由外感寒邪,内伤生冷,或里有虚寒,又感风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