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田麻

田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田麻

药材名称田麻

别名毛果田麻

来源椴树田麻Corchoropsis tomentosa (Thunb.) Makino,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

功能主治平肝利湿,解毒,止血。主治小儿疳积,白带过多,痈疖肿毒。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田麻

药材名称田麻

拼音Tián Má

别名黄花喉草、白喉草、野络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田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choropsis tomentosa(Thunb.)Makino[Corchorus tomentosus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田麻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分枝有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2-2.3cm;托叶钻形,长2-4mm,脱落;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2.5-6cm,宽1-3cm,边缘有钝牙齿,两面均密生星状短柔毛;基出脉3条。花有细柄,单生于叶腋,直径1.5-2cm,萼片5片,狭窄披针形,大约5mm,花瓣5片,黄色,倒卵形;发育雄蕊15,每3枚成一束,退化雄蕊5,与萼片对生,匙状条形,长约1cm;子房被短茸毛。蒴果角状圆筒形,长1.7-3cm,有星状柔毛。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或低山干山坡或多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主痈疖肿毒;咽喉肿痛;疥疮;小儿疳积;白带过多;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爪子

    药材名称猫爪子拼音Māo Zhuǎ Zi英文名Herb of Nodding Meadowrue别名歧序唐松草、坚唐松草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根及茎或全

  • 浮海石

    药材名称浮海石拼音Fú Hǎi Shí英文名Pumice别名浮石、石花、海石、水泡石、海浮石、浮水石、羊肝石出处出自《本草从新》来源药材基源: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及瘤分胞苔虫等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江南地不容

    药材名称江南地不容拼音Jiānɡ Nán Dì Bù Rónɡ英文名root of Slant Stephania别名金线吊乌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江南地不容的块根。拉

  • 榕树胶汁

    《中药大辞典》:榕树胶汁药材名称榕树胶汁拼音Rónɡ Shù Jiāo Zhī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桑种植物榕树的树脂。功能主治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癣。①《生草药性备要

  • 海州常山

    药材名称海州常山拼音Hǎi Zhōu Chánɡ Shān别名臭梧桐性味辛、苦、甘,凉。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单用,或与稀莶草配伍,

  • 母猪草

    药材名称母猪草拼音Mǔ Zhū Cǎo别名山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耳状人字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hocarpum auriculatum(Franch.)W.T.Wang et H

  • 牡荆子

    《中药大辞典》:牡荆子药材名称牡荆子拼音Mǔ Jīnɡ Zǐ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出处陶弘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8~9

  • 地苏木

    药材名称地苏木拼音Dì Sū Mù别名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四川常用中草药》),散血莲、凤尾七(《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

  • 沙枣树皮

    《中药大辞典》:沙枣树皮药材名称沙枣树皮拼音Shā Zǎo Shù Pí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树皮。春、夏、秋采收内皮,洗净,晒干。化学成分茎皮和枝含胡颓

  • 山荷叶

    药材名称山荷叶拼音Shān Hé Yè别名阿儿七、窝儿七、旱荷、一碗水[陕西]来源为小檗科山荷叶属植物山荷叶(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Li,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残茎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