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皮腠

猜你喜欢

  • 脾虚发黄

    病证名。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幼幼集成》:“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黄重者利湿清热,用茵陈五苓散;黄稍退,即速健脾。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宜补脾健胃

  • 小青胆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 芫条花

    见《山东中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迴澜说

    见伤寒论注条。

  • 怀胎

    见《脉经》。即妊娠。详该条。

  • 黄芪六一汤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蜜炙)六两,炙甘草一两。为粗末,每服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服。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②《外科正宗》

  • 泡木根

    见《分类草药性》。为盐麸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 肺寒

    指肺经有寒,属阳虚证。证似肺痿,而口中自生津液,舌苔白滑。《备急千金要方》:“肺中寒者,其人吐浊涕。”临床所见多有阳虚外寒的表现,治以温肺散寒。参见温肺条。

  • 解毒编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 乳疯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乳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