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精虚三消

精虚三消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由情志、房劳损伤阴精所致的三消。悲哀过度伤肺为上消。症见干渴而饮水不多,气怯喘咳。治以生脉散人参固本丸等方。思虑太过伤脾为中消。症见时食时饥,饥不欲食。治以地黄膏琼玉膏等方。纵欲无度伤肾为下消。症见小便频数,牵引作痛,滴沥如膏。治以三才封髓丹。如先见小便过多,然后多饮,为真阳失守,不能蒸动生津,宜用金匮肾气丸以益肾温阳

猜你喜欢

  • 药鼎

    道士炼丹工具。亦称丹鼎。多为可以加火的密闭的铜铁器。

  • 五痰

    五种痰证的总称。①指风痰、热痰、湿痰、酒痰、沫痰。又指风痰、热痰、湿痰、酒痰、食痰。上述两种五痰,均见《儒门事亲·治法杂论》。②指风痰、热痰、寒痰、气痰、味痰。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方书皆曰五痰

  • 鬲消

    病名。鬲,通膈。即膈消,详该条。

  • 灌浆险证

    痘疮当灌浆之时,浆清不脓,及不按期而浆行者,为气血虚;痘粒软薄,痘皮不坚实者,属气虚;痘根赤艳,为热在血分;水泡挟杂于痘中,为脾虚多湿。这些都为险证,宜辨其寒热虚实以施治,妥善护理,以期化险为夷。

  • 王九思

    【介绍】:明代医学家。字敬夫。鄠县人。明宏治丙辰进士,任吏部主事、郎中。与石友谅、王鼎象、王惟一共撰《难经集注》。

  • 是粘的异体字,参见粘汗条。

  • 吐泻生风

    病证名。指长期呕吐、腹泄不止,引起脾虚而致的慢惊风。《幼科发挥》:“久泻不止,津液消耗,脾胃倒败,下之谷亡,必成慢惊,所谓脾虚则吐泻生风是也。”临床可见于中毒性消化不良的酸中毒病者。治以益胃养津为主。

  • 益气养血

    补法之一。又称补益气血、气血双补。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方法。常用于脾胃亏损,肌肉消瘦,失血伤精,或胎产崩漏,月经不调而见气血两虚者,方用八珍汤等。

  •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见伤寒发微条。

  • 假黄连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胡黄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