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紫芋

紫芋

药材名称紫芋

拼音Zǐ Yù

别名水芋野芋子、东南芋、老虎广菜

出处新修本草》载:“芋有6种……白芋、真芋、禅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这里所称的紫芋,即为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紫芋的块茎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casia tonoimo Nakai[C. antiuorum Schottf. Purpurea Maklno]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叶,鲜用或晒干。秋后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紫芋,多年生草本。块茎粗厚。侧生小球茎,倒卵形,表面生褐色须根。叶l-5,由块茎顶端生出,高l-1.2m;叶柄圆柱形,向上渐细,紫褐色;叶片盾状着生,卵状箭形,长40-50cm,宽25-30cm,深绿色,基部具弯缺,侧脉粗壮,边缘波状。花序柄单1,外露部分长12-15cm,粗1cm,先端污绿色,其余与叶柄同色。佛焰苞管部长4.5-7.5cm,粗2-2.7cm,绿色或紫色,向上缢缩;檐部厚,席卷成角状,长19-20cm,金黄色,基部前面张开,长约5cm,粗1.5-2.5cm;肉穗花序单性;基部雌花序长3-4.5cm,粗1.2cm,子房绿色,稍侧向压扁,柱头脐状凸出,黄绿色,4-5浅裂,l室,子房之间杂以棒状不育中性花,黄色,截头;雄花序长3.5-5.7cm,粗6-8mm,雄花黄色;附属器角状,长2cm,粗0.4cm,具细槽纹。花期7-9月。

生境分部我国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

性味味辛;性寒

功能主治散结消肿;祛风解毒。主乳痈;无名肿毒;荨麻疹;疔疮;口疮;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角花翠雀

    药材名称角花翠雀别名虎耳兰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角花翠雀Delphinium ceratophorum Franch.,以根入药。秋季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性味辛,热。有毒功能主治镇痛。用于跌打肿

  • 丁香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香蓼药材名称丁香蓼拼音Dīnɡ Xiānɡ Liǎo别名水丁香来源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原形态一年

  • 风花菜

    药材名称风花菜拼音Fēnɡ Huā Cài别名蔊菜(《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叶香(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风花菜的全草。7~8月采全草

  • 宽叶紫萁

    药材名称宽叶紫萁拼音Kuān Yè Zǐ Qí英文名Javanese Flowering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蕨科植物宽叶紫萁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und

  • 七星草

    药材名称七星草拼音Qī Xīnɡ Cǎo别名鹅掌金星草、金鸡脚、鹅掌金星出处1.七星草始载于《滇南本草》,谓:“此草形似鸡脚,上有黄点,按星度而生,或依根贴上上,或石上生。”2.《植物名实图考》记载:

  • 柏树根

    药材名称柏树根拼音Bǎi Sh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晒干用。

  • 毛冬瓜叶

    药材名称毛冬瓜叶拼音Máo Dōnɡ Guā Yè别名毛花杨桃叶。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Benth.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inidia er

  • 箬叶

    《中药大辞典》:箬叶药材名称箬叶拼音Ruò Yè别名辽叶(《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叶。原形态箬竹,又名:篃竹。秆高约75厘米。直径4~5毫米,圆筒形或顶端节间稍

  • 刷把草

    《中药大辞典》:刷把草药材名称刷把草拼音Shuā Bǎ Cǎo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柳叶莱科植物喜马拉雅柳叶菜的全草。原形态直立草本,高可达60厘米,有分枝。主根粗短,须根细。茎圆柱形,中空,绿色,

  • 罗伞草

    药材名称罗伞草拼音Luó Sǎn Cǎo别名一把伞、小礼花、大含羞草、荷包草、降落伞。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感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sensititvum(L.)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