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方

经方

汉代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③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

猜你喜欢

  • 温补脾肾

    脾肾阳虚证的治法。由于脾肾阳气在生理上的相互滋生和病理上的互相影响,宋·张子刚《鸡峰普济方》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论;严用和《济生方》立“补脾不如补肾”之说。两说在临床上自有所侧重,但若己脾肾两虚,一般

  • 黑丑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灰黑色者,详该条。

  • 粰是麸的异体字。见麸疮条。

  • 大钻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黑老虎之别名,详该条。

  • 心跳心慌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

  • 复位手法

    即上骱手法。是应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详见上骱手法条。

  • 五倍膏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方。五倍子适量。为细末,米醋熬膏,先抓破患处,后将膏敷上。治顽癣。

  • 杨存心

    【介绍】:见杨用安条。

  • 痰哮

    病名。指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见《证治汇补·哮病》。该书论:“哮虽肺病,而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临证

  • 蛔虫贯膈

    病证名。出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系脾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证候。症见右上腹部阵发绞痛,痛时患儿哭叫,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吐出蛔虫和胆汁。阵痛之间仍留微痛。剑突下稍右疼痛拒按,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