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寒

猜你喜欢

  • 逐月养胎

    出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是古人按脏腑、经络理论对胚胎发育的认识。如妊娠一月始胚,由足厥阴肝经主养;妊娠二月始膏,由足少阳胆经主养;妊娠三月始胎,由手厥阴心包经主养;妊娠四月由手少阳三焦经主养;妊娠五月

  • 细理

    皮肤纹理细致。《灵枢·卫气失常》:“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 便血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

  • 痧秽

    病名。又称痧气、痧胀。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详痧气条。

  • 黄元御

    【介绍】:清代著名医家。一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少为诸生,三十岁左右因目疾为医所误治,遂发愤学医。曾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加以注释。现存有《四圣心源》、《伤

  • 吐蛔

    证名。蛔古作蚘。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呕吐蛔虫。《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

  • 阳证

    ①八纲中的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②典型的实热证,如壮热、面赤、头痛、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引饮、语声粗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浮洪数有力等。

  •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

    指手太阳小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证。《灵枢·经脉篇》:“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颌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膈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颌、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

  • 己椒苈黄丸

    见《金匮要略》。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见该条。

  • 宿滞

    病名。即宿食。《济生方》:“禀受怯弱,饥饱失时,或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留胃脘,遂成宿滞。”治疗轻者宜消导,用枳术丸,保和丸等;甚者宜下,备急丹之类。详伤食、宿食、宿食不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