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生地黄(酒洗)四钱,白芍药(酒炒)、新绛各一钱半,橘络一钱,当归(酒洗)二钱,川芎(蜜炙)五分,旋覆花三钱,青葱管三寸(冲)。水煎服。治气血郁结,脘胁串痛,甚则吐血衄血,色多紫黯
【介绍】:唐代医家。籍贯不详。撰有《病验方》三卷,已佚。
见周氏医学丛书条。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古无疔字,丁通疔,泛指外科证情较重之多种疮疡。《疡医准绳》卷二:“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籽或发疹搔破而青黄赤色汁出,或衣服触着而疼痛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腋疬。见该条。
拔罐法的一种。是利用注射器等工具抽去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住在皮肤上。本法所用罐子,多用青霉素等废瓶将底切去,磨至光平而成。施用时,将罐子紧扣在需要吸拔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内抽去罐内空气,即能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系指耳聋之因于气闭者。详气闭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又称稳婆。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目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