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艾炷灸

艾炷灸

是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两法。是灸法的主体。施灸时艾炷的大小、多少,当以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和施灸的部位结合考虑。如初病体质强壮,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头面胸部不宜大炷多壮;腹部腰背则艾炷宜大,壮数宜多;四肢末端皮薄骨多,不可多灸;肩背和四肢皮厚肉多之处,多灸无妨。妇孺宜少;壮男可多等。

猜你喜欢

  • 广狗肾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详该条。

  • 气鼓

    病证名。鼓胀之一。①指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万病回春·鼓胀》:“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小便短涩不利,其病胶固,难以治疗,用分消汤加减。……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②指气虚所致的全身肿胀。《石室秘

  • 王之政

    【生卒】:1753~1830?【介绍】:清代医家。字献廷,号九峰。丹徒(今江苏镇江附近)人,迁居浙江月湖。精研医学,游于扬州,以医名当地。1796~1820年(嘉庆年间)为皇家所征用,人称王征君,因重

  • 膀胱气痛

    病证名。见《幼科铁镜》。指脐周绞痛的疝气。详小肠气痛条。

  • 丹溪纂要

    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

  • 先补后攻

    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如肝硬化腹水,需逐水而体虚,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后用逐水药泻水。

  • 神农五脏论

    书名。见《崇文总目》。7卷,已佚。

  • 音声之户

    古人认为会厌之开阖有如门户之开阖,与发声有密切关系。故《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 泡叶乌头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白撑之别名,详该条。

  • 卒然无声

    病证名。《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人卒然无声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即卒失音。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