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虎皮楠

虎皮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皮楠

药材名称虎皮楠

来源交让木虎皮楠Daphniphyllum glaucescens Blume,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部浙江、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脾脏肿大,毒蛇咬伤,骨折。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虎皮楠

药材名称虎皮楠

拼音Hǔ Pí Nán

英文名leaf or seed of Common Daphniphyllum

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皮楠科植物虎皮楠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iphyllum oldhami (Hemsl.)Rosenth.[D.gaucescens Bl.var.oldhami Hemsl.;D.glaucescens auct.non B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叶鲜用;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虎皮楠 常绿小乔木,高3-10m。树皮褐色,栓皮质,内皮黑色。单叶互生,在枝端为丛生状;叶柄长约2cm,带红色;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约8cm,先端急尖,基部狭楔形,全缘或在顶端有粗大锯齿,上面平滑有光泽,下面苍白色,有疣状突起。总状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被萼状,不宿存;花小;雄花花被片4-5,雄蕊8,花丝短而离生,花药大;雌花有花被片6-8,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宿存。核果宽椭圆形,黑色,外果皮肉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台湾、广东等地。

性味苦;涩;凉

归经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脾脏肿大;毒蛇咬伤;骨折创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30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或捣汁搽。

各家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脾脏肿大,毒蛇咬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华补血草

    药材名称中华补血草拼音Zhōnɡ Huá Bǔ Xuè Cǎo别名匙叶草、海金花、海萝卜来源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 (Girald ) Kuntze [Stat

  • 圆柏果

    药材名称圆柏果拼音Yuán Bǎi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叉子圆柏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vulgaris Ant.采收和储藏:秋末采球果,晒干,备用。原形态匍匐灌木,高不及

  • 神黄豆

    《中药大辞典》:神黄豆药材名称神黄豆拼音Shén Huánɡ Dòu别名回回豆(《药材学》)。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豆科植物节果决明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后摘下,晒干。原形

  • 乌榄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榄药材名称乌榄拼音Wū Lǎn别名木威子、黑榄来源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Koenig,以根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根:淡,平。叶:微苦、微涩,

  •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药材名称亚黑管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Pers. ex Fr.) Karst.,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树

  • 络石果

    药材名称络石果拼音Luò Shí Guǒ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果实。7月间采集,以未熟的果实为好。性状蓇葖果,2个并生成人字形,长圆柱状或带纺锤状,长约8~2

  • 兔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兔耳草药材名称兔耳草别名洪连、藏黄连来源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兔耳草Lagotis glauca Gaertn.和显茎兔耳草L. clarkei Hook. f.,以根或带根全草入药。

  • 木槿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槿皮药材名称木槿皮拼音Mù Jǐn Pí别名川槿皮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或根皮。春、夏砍伐茎枝,剥皮晒干;秋

  • 鱼鹰骨

    药材名称鱼鹰骨拼音Yú Yīnɡ Gǔ别名鹗、水鹰来源隼形目鹰科(鹗科)鹗Pandion haliaetus L.,以骨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北部地区。炮制焙干用。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扑骨折

  • 罗汉果

    《中国药典》:罗汉果药材名称罗汉果拼音Luó Hàn Guǒ英文名FRUCTUS MOMORDICAE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