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阳明经别

足阳明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阳明之正。《灵枢·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从足阳明胃经分出,经大腿前面进入腹腔,属于胃,分布于脾,上通于心,再向上沿着咽部出于口腔,上至鼻根、眼下,回过来联系目系——眼球通入颅腔的组织,复注入足阳明胃经。

猜你喜欢

  • 转阴过阳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猿猴摘果条。

  • 豆瓣柴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铁仔之别名,详该条。

  • 熊道轩

    【介绍】:见熊宗立条。

  • 虎胶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 口腔的上壁。分硬腭与软腭两部分。硬腭在前,以骨质为基础;软腭在后,由粘膜及肌肉组成。

  • 眉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生于眉部。证治同疔疮。

  • 臊疳

    病证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二。即瘙疳。见该条。

  • 肝善

    五善之一。身体轻便,心静不烦,指甲红活,起坐安宁者为肝善(见《外科正宗》)。

  • 火府

    指小肠。心为火脏,小肠与心相表里,故称小肠为“火府”。

  • 庚辛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庚辛即庚日与辛日。庚辛属金,金分阴阳。庚为阳金。内应手阳明大肠经,故大肠为庚日,辛为阴金,内属手太阴肺经,故肺经旺于辛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