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千斤拔之别名。②见《泉州本草》。为草石蚕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即指胸痹。见《症因脉治》卷三。详胸痹条。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曾鼎《妇科指归》。指孕妇临近分娩时转胎引起的腹痛。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婴幼儿感受寒邪而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初起寒邪在表,恶寒,身热,无汗,沉迷;如表寒化热,则必热势增高,心烦,口渴;如便秘,小便黄涩者,则为热邪传里之候。初起表寒,治宜辛温解表
【介绍】:元代医生。江西安福县人。通医学,后归隐东阳山下。
五善之一。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者为肾善(见《外科正宗》)。
眼科病证。本症“初起甚微,次后渐大,赤脉从白睛贯下,再后黑睛上边从白睛起薄障,障上仍有红丝牵绊”(康维恂《眼科菁华录》)。与赤膜下垂同,详该条。
出《辨证录·受妊门》。指无子女。参见不孕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三。“肫疽,肿高而硬。俗言此疽坚无脓,殊不知其因成脓在内,一时不能出皮肤,须用内托发出,方可用针刺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