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五。又名阴囊毒、外肾痈、囊发、囊脱、脱壳囊痈。因湿热火毒下注肝经而成。症见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甚而睾丸外悬。治宜泻肝火、利湿热。初用龙胆泻肝汤,后期宜滋补调理。未溃外敷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杨梅结毒。见该条。
证候名。多由湿热壅盛、胆失疏泄所引起。症见胁下胀痛,往来寒热,口苦口干,头痛甚,或目锐眥痛,大便秘或干结,或发黄疸,舌红苔黄,脉弦数。《中藏经》:“胆实则热,精神不守。”《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瞳人散大。详该条。
指儿生下时,头上戴有膜一片,粘腻如胶者。
见《湖南药物志》。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有虚火实火之分。肺阴虚而生火则为虚火,肺热盛极化火则为实火。临床表现参肺阴虚、肺实热条。
见司牧安骥集条。
出《颅囟经》。即白脓痢,详该条。
见《中国经济海藻志》。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