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赤车使者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外阴部炎症,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溃疡,起脓泡,分泌物增多。若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或有皲裂。多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属带下、阴痒、阴疮范畴。宜清肝泻火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熏洗药方:苦
手足太阳、阳明经脉的合称。《素问·经脉别论》:“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张志聪注:“四脉者,太阳之小肠、膀胱,阳明之胃与大肠,即四形脏之脉也。”
书名。1卷。清·徐子默手定。刊于1860年。本书论述吊脚痧的病机、脉舌、辨证、用药、治疗、预防等多方面内容。辨析此病与霍乱之异同,并提出温经通阳为治疗大法。
见仁端录条。
脏腑相关理论之一。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益心阴而制心火,使不致过亢为害。这种关系,也称水
《医醇賸义》卷一方。黄芪、茯苓、牛膝各二钱,党参五钱,防风、白术、独活(酒炒)各一钱,炒鹿角胶一钱五分,甘草五分,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半身不遂,手足弛纵,食少神疲,不能步履属气虚者。
【介绍】:见朱权条。
即法文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