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香芋

香芋

药材名称香芋

拼音Xiānɡ Yù

别名团芋、湾洪(傣名)。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香芋块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研粉用。

原形态草本,高20~40厘米。块茎长卵圆形,须根很多。叶根出;叶柄柔软而长,达20~25厘米;叶片卵状长椭圆形,膜质,长15~20厘米,宽6~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脏形,光滑无毛。花序柄短,佛焰苞张开;肉穗花序较佛焰苞短;花单性同株,雌雄花紧贴;花被缺;雄花有假雄蕊3~6,合生成一柱状体;雌花有棒状的假雄蕊2~5;子房1室,有胚珠多个。浆果卵状。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沟旁阴湿肥沃处。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舒筋络,祛风湿,止痛,消炎散肿。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胃肠炎,痧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0.5~1两浸酒1斤,日2次,每次10毫升。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短冠草

    药材名称短冠草拼音Duǎn Guàn Cǎo别名小伸筋草来源玄参科短冠草Sopubia trifida Buch.-Ha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功

  • 丝绵

    药材名称丝绵拼音Sī Mián别名绵(《本草拾遗》),蚕绵(《医林纂要》)。出处《纲目》来源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扯松的制成品。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疮,外伤出血,聤耳,冻疮。①

  • 维氏假瘤蕨

    药材名称维氏假瘤蕨拼音Wéi Shì Jiǎ Liú Jué英文名Veitch Phymatopsis别名乌鸡骟、花狼鸡、地五爪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维氏假瘤蕨的根

  • 苦地胆根

    《中药大辞典》:苦地胆根药材名称苦地胆根拼音Kǔ Dì Dǎn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性状主根圆柱形,弯曲

  • 蓖麻子

    《中国药典》:蓖麻子药材名称蓖麻子拼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

  • 猴樟果

    《中药大辞典》:猴樟果药材名称猴樟果拼音Hóu Zhānɡ Guǒ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果实。秋季采收。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治疝气疼痛,香樟果实三颗

  • 小棕包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包药材名称小棕包拼音Xiǎo Zōnɡ Bāo别名批麻草、小黎芦来源为百合科黎芦属植物蒙自黎芦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f.,以根及全草入药。秋季采

  • 黄细辛

    药材名称黄细辛拼音Huánɡ Xì Xīn别名土细辛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长花细辛的根。秋季采挖,取根,洗净,阴干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根茎短,

  • 蝙蝠藤

    药材名称蝙蝠藤拼音Biān Fú Ténɡ别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杨柳子棵、防己藤、黄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黄根藤、金百脚、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处蝙蝠藤始见于《纲目拾遗》,云:"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入

  • 阳遂足

    药材名称阳遂足拼音Yánɡ Suí Zú别名蛇尾、海蛇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阳遂足科动物滩栖阳遂足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hiura vadicola Matsumoto.采收和储藏:捕捉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