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鸭脚板草

鸭脚板草

《中药大辞典》:鸭脚板草

药材名称鸭脚板草

拼音Yā Jiǎo Bǎn Cǎo

别名辣子草、野芹菜(《分类草药性》)。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扬子毛茛全草。春、夏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遍体被白色或淡黄色柔毛。基部分枝,常匍匐地上。叶为3出复叶,具长柄;叶片宽卵形,长2~4.5厘米,宽3~6厘米,中央小叶具长或短柄,宽卵形或菱状卵形,3浅裂至深裂,裂片上部边缘疏生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不等地2裂。花对叶单生,具长梗,径约1.5厘米;萼片5,狭卵形,反曲;花瓣5,黄色,近椭圆形;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雌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钩曲。瘦果扁平,有边缘,中部突起,先端具短喙。花期5~6月。

生境分部生于溪边或林边阴湿处。分布长江中、下游各地及台湾。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性热,味苦,有毒。"

②《湖南药物志》:"辛,有毒。"

功能主治治疟疾,瘿肿,毒疮,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恶疮,包鱼口,外治蛇咬。"

②《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

③《重庆草药》:"可以截疟。"

④《湖南药物志》:"治瘿肿。"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复方①截疟:发疟前以鸭脚板草嫩枝叶捣包脉筋(前臂内侧接腕处,也可包命门),但应以布垫之,包的时间不可太久。

②治毒疮或跌伤出血:鸭脚板草嫩茎叶捣烂,包伤口上,可以拔脓除毒,止血生肌。但不能敷在未伤的皮肤上,否则刺激起泡。

③治跌伤未破皮者:鸭脚板草少量,合酒涂揉之。(选方出《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鸭脚板草

药材名称鸭脚板草

拼音Yā Jiǎo Bǎ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iebold Buttercup

别名辣子草、野芹菜、水辣菜、地胡椒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扬子毛茛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unculus sieboldii Miq.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扬子毛茛,多年生草本,高20-50cm。须根多数,簇生。茎铺散,斜升,下部节上伏地生根长叶,多分枝,密生开展的白色或淡黄色柔毛。基生叶为三出复叶,叶柄长2-5cm,密生开展的柔毛,基部扩大成褐色膜质宽鞘抱茎;叶片轮廓圆肾形至宽卵形,长2-5cm,宽3-6cm,基部心形;中央小叶宽卵形或菱状卵形,3浅裂或深裂,边缘有锯齿,小叶柄长1-5mm,被开展的柔毛;侧生小叶不等2裂,较小,具短柄;小叶两面疏生柔毛。花两性,直径1.2-1.8cm,与叶对生,花梗长3-8cm,密生柔毛;萼片5,狭卵形,长4-6mm,宽2-3mm,外面有柔毛;花瓣5,狭卵形或近椭圆形,长6-10mm,宽3-5mm,黄色,基部有长爪,蜜槽小鳞片位于爪基部;雄蕊20余,花药长约2mm;花托粗短,密生白柔毛;心皮多数。瘦果扁平,长3-4mm,无毛,边缘有宽约0.4mm的宽棱,喙长约1mm。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湿地或山林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茎下部节常生根;表面密生伸展的白色或淡黄色柔毛。叶片圆肾形至宽卵形,长2-5cm,宽3-6cm,下面密生柔毛;叶柄长2-5cm。花对叶单生,具长梗;萼片5,反曲;花瓣5,近椭圆形,长达7mm。气微,味辛,微苦。

性味辛;苦;性热;有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除痰截疟;解毒消肿。主疟疾;瘿肿;毒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3-9g。

注意多作外用,内服宜慎。

复方①截疟:发疟前以鸭脚板草嫩枝叶捣包脉筋(前臂内侧接腕处,也可包命门),但应以布垫之,包的时间不可太久。②治毒疮或跌伤出血:鸭脚板草嫩茎叶捣烂,包伤口上,可以拔脓除毒,止血生肌。但不能敷在未伤的皮肤上,否则刺激起泡。③治跌伤未破皮者:鸭脚板草少量,合酒涂揉之。(选方均出《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恶疮,包鱼口,外治蛇咬。

2.《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

3.《重庆草药》:可以截疟。

4.《湖南药物志》:治瘿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头小仙

    《中药大辞典》:红头小仙药材名称红头小仙拼音Hónɡ Tóu Xiǎo Xiān别名毛干药、甲冬仗、那猪草(《广西药枝名录》),紫背倒提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

  • 大发汗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发汗药材名称大发汗拼音Dà Fā Hàn别名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来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滇桂崖豆藤Millettia bonatiana Pamp.,以根和藤入药。夏、秋采挖,洗

  • 矮脚枫叶

    药材名称矮脚枫叶拼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的叶。原形态红叶甘橿,又名:桂子树。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黄绿色。叶互生,卵圆形,长3~1

  • 大叶桉

    药材名称大叶桉拼音Dà Yè ān别名蚊仔树来源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以叶入药。全年可采,阴干备用。原形态常绿乔木,高5~15米,树皮粗糙,有槽纹,

  • 迎春花叶

    《中药大辞典》:迎春花叶药材名称迎春花叶拼音Yínɡ Chūn Huā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的叶片,5~7月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迎春花"条

  • 蝇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蝇子草药材名称蝇子草拼音Yínɡ Zi Cǎo别名银柴胡[陕西]、土桔梗[陕西眉县]、脱力草、粘蝇草、野蚊子草来源石竹科麦瓶草属植物蝇子草Silene fortunei

  • 海风藤

    《中国药典》:海风藤药材名称海风藤拼音Hǎi Fēnɡ Ténɡ英文名CAULIS PIPERIS KADSURAE别名爬岩香、风藤来源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

  • 灯笼婆婆纳

    药材名称灯笼婆婆纳拼音Dēnɡ Lonɡ Pó Pó Nà别名灯笼草、阿拉伯婆婆纳来源玄参科灯笼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Poi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

  • 鳞始蕨

    药材名称鳞始蕨拼音Lín Shǐ Jué英文名Fragrant Lindsaea别名土黄连、还魂草、猪毛七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鳞始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蓝茶

    药材名称蓝茶别名观音草、白牛膝、小泽兰、水牛膝、盖膝草、土苋菜、麻牛膝、辣子七、围苞草来源爵床科蓝茶Peristrophe bivalvis (L.) Merr.,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