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腰阳关。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金银花、天花粉各一钱二分,甘草、防风、黄芩、白芍药、赤茯苓、贝母、连翘、白芷各一钱,半夏七分,乳香、没药各五分。酒、水煎服。治痈疽,发背,乳痈,无名肿毒。
即痧药丸,见该条。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出《史记·扁鹊列传》。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子之简称,详该条。
【生卒】:六世纪【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家。字思祖。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当过中散令、太医令等官职。曾汇集一百多人共同辑集《药方》一百多卷行世,已佚。
指形气相失之证候。形体虽肥胖而气弱气短,少气不能报息者,为形胜气,多属危重疾病。《灵枢·寿夭刚柔》:“形胜气者危。”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图经》作五户。即天突,见该条。
出单养贤《胎产全书》。即产后流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