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黑芝

黑芝

药材名称黑芝

拼音Hēi Zhī

别名玄芝、黑云芝、假灵芝

出处本品以“黑芝”之名始载于《本经》。《别录》云:“黑芝生常山。”而《新修本草》对五芝产地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因此,单从产地不足以为考证依据。叉按《采芝图》云:“黑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据考证此种黑芝可能是多孔菌科假芝属种类,尤以假芝最为相似,且此种植物在现代医药文献中亦有药用记载。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皱盖乌芝和乌芝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uroderma ruda(Berk.)Pat.;Amauroderma rugosum(Bl.et Nees)Bres.[Polyporus rugosus Bl.et Nees]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去掉泥沙,晒干,备用。

原形态1.皱盖乌芝 子实体一年生,有柄。菌盖圆形至近圆形,有时不规则形,宽3-10(-13)cm;盖面具不明显的皮壳,淡褐色、黑褐色至黑色,被微绒毛,具辐射状皱纹;边缘整齐或波状。管口面白色,伤时变红色或紫红色,后变为黑色;管口角形,每1mm间4-6个;菌管单层,短,色暗。菌柄中生、偏生至近侧生,常扭曲,灰褐色至近黑色,(3.5-8)cm×(0.5-1)cm。菌肉黄白色,伤时变为红紫色,后变为黑色。菌丝系统为三体型,生殖菌丝无色,有锁状联合。孢子广椭圆形至近球形,双层壁,外壁光滑无色,内壁微粗糙至有小疣,淡褐色,(8-10)μm×(6-7)μm。

2.乌芝 菌盖肾形,具侧生柄,有时圆形而具中生柄。硬木栓质,扁半球形,有微细绒毛或光滑,暗青褐色或深棕灰色至暗灰色或灰黑色,具有同心环带及不显着的辐射状皱纹,宽2-15cm,厚5-10mm;边缘锐或平截,波浪状。菌肉淡色,厚1.5-6mm。菌管长2-6mm,色较菌肉深,管口近白色,受伤后立即变为血红色,圆形,平均每毫米间6个。柄圆柱形,往往弯曲,与菌盖同色,有细微绒毛或光滑,长5-40cm,粗2-14mm,有假根,有时分叉。孢子近球形,淡黄色,(8.5-11)μm×(8-9)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林中地上或地下埋木上。

2.生于地上,附着于土中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等地。

2.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皱盖乌芝 菌盖肾形或类圆形,直径3-10cm,厚5-7m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细微绒毛,并有放射状深皱纹和不明显的环纹,边缘锐,波状,多瓣裂。管口面类白色或黑褐色。纵剖面可见菌管单层。菌柄偏生,圆柱形,弯曲,长4-12cm,直径3-10mm,下部有假根,与菌盖同色,有细微绒毛。木栓质。气微,味淡。

(2)乌芝 菌盖直径2-15cm,厚5-10mm,表面青褐色、深棕灰色或灰黑色,具细微绒毛或光滑,有同心环纹及不明显的放射状皱纹。管口面暗褐色。菌柄光滑,有假根。硬木栓质。气微,味淡。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益肾;利尿;消积。主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止咳草

    药材名称止咳草拼音Zhǐ Ké Cǎo别名水芙蓉、麻雀草、紫苏草、水薄荷、通关草、水管草来源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香石龙尾Limnophila aromatica (Lam.)Merr.[Lim

  • 纤枝山柑

    药材名称纤枝山柑别名纤枝槌果藤来源白花菜科纤枝山柑Capparis viminea Hook. f. et Thom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酸、涩。有小毒。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胃

  • 海南砂仁

    药材名称海南砂仁拼音Hǎi Nán Shā Rén英文名Fructus Amomi Longiligularis别名海南壳砂仁、壳砂来源为姜科植物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

  • 马蹄细辛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蹄细辛药材名称马蹄细辛拼音Mǎ Tí Xì Xīn来源薯蓣科马蹄细辛Dioscorea fargesi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甘,温。

  • 甘肃棘豆

    《中药大辞典》:甘肃棘豆药材名称甘肃棘豆拼音Gān Sù Jí Dòu别名色舍儿(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的全草。7~8月采,切段,晒干。原

  • 七里香

    《中药大辞典》:七里香药材名称七里香拼音Qī Lǐ Xiānɡ别名满山香(《民间常用草药汇箱》)。出处《修订增补天宝本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的根。8~9月采挖,晒干。生境分部产四川、湖南。性状根长

  • 萼果香薷

    药材名称萼果香薷拼音è Guǒ Xiānɡ Rú别名香薷(《新疆中草药手册》),土香薷(《西藏常用中草药》)。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的全草。夏、秋花初开时采

  • 牛泷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泷草药材名称牛泷草拼音Niú Lónɡ Cǎo别名夜抹光、都格里巴来源柳叶菜科牛泷草Circaea cordata Roy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

  • 鳜鱼胆

    《中药大辞典》:鳜鱼胆药材名称鳜鱼胆拼音Guì Yú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胆。腊月采取,悬挂于通风无日处,阴干用。性味《纲目》:"苦,寒,无毒。&quo

  • 柘树果实

    《中药大辞典》:柘树果实药材名称柘树果实拼音Zhè Shù Guǒ Shí别名佳子(《纲目》)。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桑科植物柘树的果实,9~10月采。原形态详&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