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鼠尾粟

鼠尾粟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尾粟

药材名称鼠尾粟

拼音Shǔ Wěi Sù

别名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

来源禾本科鼠尾粟Sporobolus poiretii (Roem. et Schult.)Hitch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及长江以南地区。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伤暑烦热,痢疾,热病便泌,小儿时热,尿血。

用法用量2~3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鼠尾粟

药材名称鼠尾粟

拼音Shǔ Wěi Sù

别名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丛生,直立,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叶长15~45厘米,宽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头形,通常内卷;叶鞘疏松裹茎,下部者长于节间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圆锥花序开展或紧缩,长10~35厘米,分枝直立,密生小穗;小穗灰绿而略带紫色,长约2毫米;第一颖长约为第二颖的1/2,先端钝,透明,无脉,第二颖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2,先端钝或短尖,透明,1脉;外稃卵形,先端短尖,内稃宽,先端钝,稍短于外稃,脉微细。颖果倒卵形或矩圆形,长约1毫米。夏、秋抽穗。

生境分部生于旷野和路旁。分布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

性味甘淡,平。

①《闽南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实用中草药》:"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治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赤白痢疾,热淋,尿血。

①《闽南民间草药》:"祛湿,解毒,治久痢。"

②《泉州本草》:"治热结淋症,痢疾,黄疸湿热。"

③《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治伤暑烦热,痢疾,燥热便秘,湿热淋浊或尿血。"

④《实用中草药》:"治血尿,预防乙型脑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品2~4两)。

复方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顿草根四两。水三碗煎至一碗,加食盐少许冲服。12小时内服三次。(《泉州本草》)

②预防流脑:鼠尾三至五两。煎服。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当茶饮。(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③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鲜鼠尾牛顿草根四两,红糖二两。水煎,分三次服,连服三至七天。(《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传染性肝炎:牛顿草全草二两,茵陈一两。煎汤,一日分二、三次服。连续服之,至愈为度。(《泉州本草》)

⑤治久痢赤白:鲜鼠尾牛顿草一两。水煎调糖服,日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顿草根二两。水煎,分三次饭前服。(《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鼠尾粟

药材名称鼠尾粟

拼音Shǔ Wěi Sù

英文名herb of Purple Indian Dropseed

别名鼠尾草、鼠尾牛顿草、牛顿草、线香草、老鼠尾、牛尾草、狗屎草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orobolus fertilis(Steud.)W.D.Clayt[Agrostis fertilis Steud.;Sporobolus indicus(L.)R.Br.var.purpurso-suffusus(Ohwi)Koyama]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鼠尾粟,多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25-120cm,基部径2-4mm,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叶鞘无毛;叶舌纤毛状,长约0.2mm;叶片狭披针形,质较厚,平滑无毛或表面基部疏被柔毛,通常内卷,长16-65cm,宽2-5mm。分枝直立。圆锥花序紧缩,长7-44cm,宽0.5-1.2cm,分枝直立,小穗密集着生其上;小穗灰绿色略带紫色,长约2mm;颖膜质,第1颖小,长约0.5mm,具1脉;外稃膜质,与小穗等长,有1主脉和2不明显的侧脉;雄蕊3,花药黄色;内稃等长,较宽,有2脉,成熟后向脉间纵裂。囊果成熟后红褐色,长圆状倒卵形,长1-1.2mm,先端栽平。花、果期3-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2600m的田野路边、山坡草地及山谷湿处和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心;肺;肝;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尿。主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黄疸;痢疾;热淋;尿血;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鲜品可用至60-120g。

复方①治高热抽筋神昏: 鲜牛顿草根四两。水三碗煎至一碗,加食盐少许冲服。12小时内服三次。 《泉州本草》②预防流脑: 鼠尾三至五两。煎服。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当茶钦。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③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鲜鼠尾牛顿草根四两,红糖二两。水煎,分三次服,连服三至七天。 (《闽南民间草药》)④治传染性肝炎: 牛顿草全草二两,茵陈一两。煎汤,一日分二、三次服。连续服之,至愈为度。(《泉州本草》)⑤治久痢赤白: 鲜鼠尾牛顿草一两。水煎调糖服, 日一次。 (《闽南民间草药》)⑥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 鲜牛顿草根二两。水煎,分三次饭前服。 (《泉州本草》)

各家论述1.《闽南民间草药》:法湿,解毒,治久痢。

2.《泉州本草》:治热结淋症,痢疾,黄疸湿热。

3.《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治伤暑烦热,痢疾,燥热便秘,湿热淋浊或尿血。

4.《实用中草药》:治血尿,预防乙型脑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筋草药材名称石筋草拼音Shí Jīn Cǎo别名西南冷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岩菜来源荨麻科石筋草Pilea plataniflora C. H. Wr

  • 木绣球茎

    《中药大辞典》:木绣球茎药材名称木绣球茎拼音Mù Xiù Qiú Jīnɡ出处河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木绣球的茎。原形态木绣球,又名:木球荚迷、绣球花、八仙花、紫阳花。落叶或

  • 黄羊角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羊角药材名称黄羊角拼音Huánɡ Yánɡ Jiǎo别名蒙古瞪铃、蒙古原羚来源牛科动物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的角。镑丝用。性味

  • 宜昌荚蒾

    《全国中草药汇编》:宜昌荚蒾药材名称宜昌荚蒾拼音Yí Chānɡ Jiá Mí别名糯米条子来源忍冬科宜昌荚蒾Viburnum ichangense (Hemsl.) Re

  • 罂粟

    《中药大辞典》:罂粟药材名称罂粟拼音Yīnɡ Sù别名罂子粟(《本草拾遗》),御米、象谷、米囊、囊子(《开宝本草》),莺粟(《滇南本草》)。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种子。原形态

  • 小果野葡萄藤

    药材名称小果野葡萄藤拼音Xiǎo Guǒ Yě Pú Tɑo Ténɡ别名补刀藤、穿过山、山葫芦、假葡萄、葡萄血藤、野葡萄、大血藤、果麻栓。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或茎叶。拉丁植物动

  • 桃树根、茎、树皮

    药材名称桃树根、茎、树皮拼音Táo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根、茎和树皮。随时可采,晒干备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截疟,杀虫。用于风

  • 枇杷花

    《中药大辞典》:枇杷花药材名称枇杷花拼音Pí Pá Huā别名土冬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花。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低聚糖。性味《重庆草药》:&q

  • 小叶假耧斗菜

    药材名称小叶假耧斗菜拼音Xiǎo Yè Jiǎ Lóu Dòu Cài别名叶矛对钩[藏名]来源毛茛科小叶假耧斗菜Paraquilegia microphylla

  • 柃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柃木药材名称柃木拼音Línɡ Mù别名细叶菜、海岸柃来源山茶科柃木属植物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以茎、叶、果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