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指疽生于耳轮。《证治准绳·疡医》:“或问耳轮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彻心是也。”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五味
经穴别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外阳,在外踝上三寸,阳郄。”所指即跗阳。
舌有灰黑晕两条呈弧状。为脏腑热极,热毒内壅,宜先急下泄热,再用清热解毒之剂(见《伤寒舌鉴》)。
见《外科正宗》。为青黛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总穴条。
病证各。即手指挛缩不展。《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九卷:“夫小儿手拳者,由在胎之时,其母脏腑气虚,为风冷所乘,儿生之后,肝气不足,致筋脉挛缩,不能伸展,故令手拳不展。”治宜养肝柔筋,和血祛风之剂。
膝盖骨外侧中点。《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张景岳注:“膝中,言膝外侧骨缝之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喘》。指感受风邪,肺气胀逆所致的气喘。治宜祛风宣肺为主,如金沸草散、麻黄杏仁饮等方。参见风寒喘、风寒喘逆等条。
病证名。出清·叶其臻《女科指掌·种子门》。不孕症型之一。即痰湿不孕。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著《医鉴后传》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