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华短肠蕨

中华短肠蕨

药材名称中华短肠蕨

拼音Zhōnɡ Huá Duǎn Chánɡ Jué

英文名Chinese Twin-sorus Fern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短筋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antodia chinensis(Bak.) Ching[Asplenium chinense Bak.]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50-80cm或更高。根茎横生,顶端密被线状披针形鳞片,全缘。叶近生;叶柄长20-30cm,深禾秆色,仅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草质,卵状三角形,长35-60cm,基部宽25-45cm,顶端长渐尖并为羽裂,三回羽状;羽片12-16对,互生斜向上,有柄,长圆状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基部1对羽片最大,长约40cm,宽约12cm,先端尾状渐尖;小羽片互生,近平展,长圆状披针形,长5-8cm,基部宽1.5-2.3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边缘下部羽状,向上深羽裂或几达小叶轴;末回小羽片或裂片长圆形,宽33.5-5mm,先端圆钝,边缘缺刻状或浅裂;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每裂片有分叉的侧脉6-7对。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单生于分叉侧脉的上侧一脉中部,每裂片有3-5对;囊群盖线形或长圆形,膜质,宿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50m的林下沟边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涩、性凉。有清热祛湿的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流感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叶铁包金

    药材名称大叶铁包金别名马梢蛇藤、勾儿茶、紫罗花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牛鼻拳Berchemia giraldiana Schneid.,以根入药。四季可采,晒干备用。性味微涩,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咳

  • 猪鬃凤尾蕨

    药材名称猪鬃凤尾蕨拼音Zhū Zōnɡ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Bristled Brake别名还阳草、猪毛草、金鸡尾、锯锯草、凤尾蕨、细凤尾草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

  • 杉木节

    《中药大辞典》:杉木节药材名称杉木节拼音Shā Mù Jié别名杉节(《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杉科植物杉枝干上的结节。功能主治治脚气,痞块,骨节疼痛,带下,跌扑血

  • 马银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银花药材名称马银花来源杜鹃花科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 Pl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功能主治有毒。清热利湿。湿热带下:根1钱,水、酒、猪肉各适量同

  • 杨枸花

    药材名称杨枸花拼音Yánɡ Jǔ Huā别名毛白杨来源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 tomentosa Carr.,以根、皮、花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华北、西北、华东。性味苦、甘,寒。功能主治清

  • 叉分蓼

    药材名称叉分蓼拼音Chā Fēn Liǎo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为佳)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

  • 海风藤

    《中国药典》:海风藤药材名称海风藤拼音Hǎi Fēnɡ Ténɡ英文名CAULIS PIPERIS KADSURAE别名爬岩香、风藤来源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

  • 大荨麻

    药材名称大荨麻别名云南荨麻来源荨麻科大荨麻Urtica mairei Lev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痒。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痛,劳伤疼痛,疝痛,水肿,

  • 乌鸦头

    《中药大辞典》:乌鸦头药材名称乌鸦头拼音Wū Yā Tóu别名鸦头(《圣惠方》)出处《证类本草》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头。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鸦"条。功能主治①《圣惠方

  • 牛藤果

    药材名称牛藤果拼音Niú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那藤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或尾叶那藤S.Hexaphylla Decne.var.urophy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