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五爪龙

五爪龙

《中药大辞典》:五爪龙

药材名称五爪龙

拼音Wǔ Zhǎo Lónɡ

别名五叶藤(《南宁市药物志》),五叶茹(《泉州本草》)。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茎叶。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柔弱、秃净、缠绕藤本。茎灰绿色,常有小瘤体。叶互生;通常指状5深裂,几达基部。直径6~9厘米,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但有小锐尖,全缘或最下一对裂片有时再分裂,两面均秃净,叶柄略长于叶,常有小瘤体。聚伞花序,花序柄短,有花1~3朵;萼绿色,长6~8毫米,先端极钝;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5~6厘米,内面颜色较深;雄蕊5枚。蒴果,种子4颗,灰棕色,短而圆,背部两侧棱角有长绵毛。花期夏、秋。

本植物的花(五爪金龙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广州多有栽培,常缠绕于竹篙上或棚架上为荫蔽物。

性味《泉州本草》:"甘,寒,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肺、肾、膀胱四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治肺热咳嗽。根、叶,捣烂外敷,治痈疮。"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通淋利小便。治淋症,水肿,外敷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禁服。"

复方治诸淋:五爪金龙茎叶(鲜)一两。煎汤去渣,加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五爪龙

药材名称五爪龙

拼音Wǔ Zhǎo Lónɡ

别名牛奶木、五指毛桃、五指牛奶、山狗善、三指牛奶、土五加皮、土黄芪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或枝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hirta Vahl[F.simplicissima Lour.var.hira(Vahl)Migo;F.hibiscifolia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切片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全株有乳汁;嫩技中空,枝、叶、叶柄和花序托(榕果)均被金黄色广展的长硬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7cm;托叶卵状被针形,长l-3cm,膜质,红色,被柔毛;叶片多型,卵状椭圆形、长圆状被针形或倒卵状被针形,长8-25cm,宽4-18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狭,浑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全线或3-5深裂,叶表面粗糙,疏生短硬毛,下面除金黄色长硬毛外,有时密生柔毛,基生脉3-7条,侧脉5-7对。隐头花序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的叶腋,呈球形或椭圆球形,无柄或近无柄,直径8-20mm,幼时顶部苞片形成脐状突起,基生苞片卵状披外形,长1-3cm,红色,被长硬毛;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中,雄花着生近口部,有梗,花被片4,雄蕊2-3;瘿花花被片与雄花同数,子房球形,花柱短,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中,球形,花被片4,有梗或无梗。瘦果,表面有小瘤体,花柱侧生,柱头棒状。花、果期3-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 500-1000m的旷地、水边、山地林缘、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短段或片状,段长2-4cm,直径1-4cm,片厚0.5-1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红棕色花斑及细密纵皱纹,可见横向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薄而韧,易剥离,富纤维性,木部宽大,淡黄白色,有较密的同心性环纹。纵切面木纹顺直。茎枝圆柱形,黄绿色,被金黄色的长硬毛,质脆,折断面髓部多中空。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尖,基部狭,全缘或3-5深裂,绿色或枯绿色。质较厚。气微香,有类似败油气,味微甜。

化学成分根中含有机酸、氨基酸、三萜、香豆精、生物碱等[1]。

药理作用种子有致泻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粗茎牵牛素A,可能还有其他成分,但不是脂肪油,因脂肪油并无泻下作用。大鼠给0.5g粗茎牵牛素A有明显的泻下作用。粗茎牵牛素A给狗静脉注射可作为麻醉剂,5-10mg/kg对血压、呼吸及肠运动无显着作用,20-40mg/kg产生暂时血压下降及肠肌松弛。粗茎牵牛素B没有药理活性。该植物曾证明有抑菌作用。

性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祛瘀消肿。主风湿痿痹;腰腿痛;痢疾;水肿;带下;瘰疬;跌打损伤;经闭;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禁服。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治肺热咳嗽。根、叶,捣烂外敷,治痈疮。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通淋利小便。治淋症,水肿,外敷痈疽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拿虎

    药材名称拿虎拼音Ná Hǔ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海南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tsiangiana Met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30

  • 刺榆叶

    药材名称刺榆叶拼音Cì Y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

  • 夜来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夜来香药材名称夜来香别名夜香花、夜兰香来源萝藦科夜来香属植物夜来香Telosma cordatum (Brum. f.) Merr.,以叶、花、果入药。叶随时可采,花、果分别于花期

  • 地肤子

    《中国药典》:地肤子药材名称地肤子拼音Dì Fū Zǐ英文名FRUCTUS KOCHIAE别名扫帚苗来源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

  • 玉山芎穷

    药材名称玉山芎穷拼音Yù Shān Xiōnɡ Qi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台湾山芎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ioselinum morrisonense Hayata采收和储藏:春、

  • 芒茎

    《中药大辞典》:芒茎药材名称芒茎拼音Mánɡ Jīnɡ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茎。原形态芒(《本草拾遗》),又名:杜荣(《尔雅》),笆芒(《太平寰宇记》),笆茅(《纲目》),度芸

  • 甜石榴

    《中药大辞典》:甜石榴药材名称甜石榴拼音Tián Shí Liu别名天浆(《酉阳杂俎》),甘石榴(《纲目》)。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一种味甜的果实。药理作用参见&qu

  • 水莎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莎草药材名称水莎草拼音Shuǐ Suō Cǎo别名三棱草来源莎草科藨草属植物扁秆荆三棱Scirpus planiculmis Fr. Schmidt,以块茎入药。8月采,洗净晒干

  • 豨莶根

    《中药大辞典》:豨莶根药材名称豨莶根拼音Xī Xiān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毛梗豨莶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豨莶"条。功能主治治风湿顽痹,头风,带下

  • 甜草

    药材名称甜草拼音Tián Cǎo别名野甘草、山甘草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广州耳草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直立,秃净,高30~50厘米,基部木质。枝圆柱形或有不明显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