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凤冠草

凤冠草

《中药大辞典》:凤冠草

药材名称凤冠草

拼音Fènɡ Guàn Cǎo

别名凤凰草(《生草药性备要》),凤尾草(《岭南采药录》),三叉草(《广州植物志》),小凤尾、翠云草(《岭南草药志》),山凤尾、井边茜(《广东中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全草。春、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细,斜升或匍匐,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生泡子囊的叶片矩圆状卵形,长10~25厘米,宽5~15厘米,2回羽状分裂,有羽片3~5对,下部的羽片有柄,向上无柄,有侧生小羽片1~3对,或有时仅为2叉,顶生小羽片特长,和其下的一对合生,小羽片披针形,除不生孢子囊的顶部有细锯齿外均全缘;不生孢子囊的叶较小,小羽片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孢子叶边缘,但小羽片的顶部及基部无孢子囊分布。

生境分部生于溪边或林下阴湿处。分布华南、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②《广东中草药》:"淡微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痢疾,疟疾,黄疸,淋病,下血,血崩,跌打损伤,扁桃体炎,腮腺炎,疮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折伤,或洗疳、疥疮,亦治痢疾,又退黄气。"

②《岭南采药录》:"专解腹中邪热诸毒,杀虫。治鼻衄,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肿痛。其子内服,治心气痛。"

③《广州植物志》:"治疟疾及淋病。"

④《广东中草药》:"清热消滞,凉血解毒。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夏天感冒发热,泌尿系感染,疖肿,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治疗各型细菌性痢疾(不包括暴发型) :用干品去根茎,切碎。每斤加水15斤煮沸1小时,过滤,残渣再加水10斤煮沸半小时,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加热浓缩至每毫升含0.5克生药的浓度(即60毫升相当1两生药),加防腐剂备用。剂量:成人日服60~120毫升,1次或分次服,7天为一疗程。可同时用等量药液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经治疗85例,痊愈率57%,其中成人痊愈率达93%。治愈病例脓血便消失的平均时间为3.5天,大便成形为6.2天,大便次数转入正常为4.7天,体温下降为2.7天,腹痛消失为3.7天,大便培养转阴为5.5天。用药期间未见严重副作用,少数有呕吐、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停药后即好转。认为剂量大者,效果较好;一次服药比分次服药疗效高;加用灌肠不能提高治疗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凤冠草

药材名称凤冠草

拼音Fènɡ Guà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word Brake

别名凤凰草、凤尾草、三叉草、小凤尾、翠云草、山凤尾、井边茜、凤尾蕨、凤凰尾、鸡脚草、半边草、白蕨、黑边草、三叉草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根茎,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60m。根茎短细,斜升或匍匐,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生孢子囊的叶片矩圆状卵形,长10-25cm,宽5-15cm,2回羽状分裂,有羽片3-5对,下部的羽片有柄,向上无柄,有侧生小羽片1-3对,或有时仅为2叉,顶生小羽片特长,和其下的一对合生,小羽片披针形,除不生孢子囊的顶部有细锯齿外均全缘;不生孢子囊的叶较小,小羽片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孢子叶边缘,但小羽片的顶部及基部无孢子囊分布。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溪边、草地或灌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药理作用煎剂在10-20%浓度时能抑制弗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但不能杀菌。叶部的抑菌作用较根茎及叶柄为强。全草的效果亦不及叶,有效成分可能主要在叶部。

性味苦;微涩;微寒;有小毒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痢疾;泄泻;疟疾;黄疸;淋病;白带;咽喉肿痛;痄腮;痈疽;瘰疬;崩漏;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疥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1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折伤,或洗疳、疥疮,亦治痢疾,又退黄气。

2.《岭南采药录》:专解腹中邪热诸毒,杀虫。治鼻衄,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肿痛。其子内服,治心气痛。

3.《广州植物志》:治疟疾及淋病。

4.《广东中草药》:清热消滞,凉血解毒。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夏天感冒发热,泌尿系感染,疖肿,皮肤湿疹。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龙船乌泡

    《中药大辞典》:龙船乌泡药材名称龙船乌泡拼音Lónɡ Chuán Wū Pào别名乌泡天、八月泡、狗屎泡、羊鸟树、过江龙、乌泡、乌莓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炮烙

  • 铜钱麻黄

    药材名称铜钱麻黄拼音Tónɡ Qián Má Huánɡ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中国宿苞豆的根。全年可采。切段晒干。原形态攀援灌木。茎细弱,被白色

  • 马陆

    《中药大辞典》:马陆药材名称马陆拼音Mǎ Lù别名蛟(《庄子》),百足(《本经》),马蚿、蛆蟝、马蚰(《方言》),马蠲(《说文》),秦渠(《淮南子》高诱注),飞蚿虫(李当之《药录》),马轴(

  • 红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云草药材名称红云草别名假地榕、红毛藤来源紫金牛科红云草Ardisia maclurei Merr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便血,

  • 长柄蕗蕨

    药材名称长柄蕗蕨拼音Chánɡ Bǐnɡ Lù Jué英文名Long-stipe Mecodium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长柄蕗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

  • 兔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兔耳草药材名称兔耳草别名洪连、藏黄连来源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兔耳草Lagotis glauca Gaertn.和显茎兔耳草L. clarkei Hook. f.,以根或带根全草入药。

  • 海柳

    药材名称海柳拼音Hǎi Liǔ来源药材基源:为黑角珊瑚科动物日本黑角珊瑚的群体分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ipathes japonica Brook采收和储藏:垂网采取,洗净,晾干。原形态日本黑

  • 蛇白蔹

    药材名称蛇白蔹拼音Shé Bái Liǎn别名山胡烂、见毒消。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东北蛇葡萄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Maxim.)Tr

  • 山土瓜

    药材名称山土瓜拼音Shān Tǔ Guā别名山红苕、野红苕[四川]、土瓜、红土瓜来源旋花科番薯属植物山土瓜Ipomoea hungaiensis Lingelsh. et Borza,以块根入药。秋季

  • 三叶豆

    药材名称三叶豆别名干枝柳、化食草来源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滇南秔子梢Campylotropis harmsii A. K. Schindl.,以根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