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半边菜

半边菜

药材名称半边菜

拼音Bàn Biān Cài

别名菜子七、妇人参普贤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华中碎米荠的根状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urhaniana O.E.Schulz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华中碎米荠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状茎粗壮,通常匍匐,密生须根。茎粗壮,直立,不分枝,表面有沟棱,下部无毛,上部疏生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叶具长柄,通常在早期枯落而不存在;茎生叶4-5枚,具叶柄,叶柄长1.5-6.5cm,每枚通常有小叶4-5对或3-6对,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均为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cm,宽1-3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具齿,顶生小叶基部楔形,无小叶柄,侧生小叶基部两边不等或多少向下延伸成翅状,小叶片薄纸质,通常于后呈暗绿色,两面散生短柔毛或有时均无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多;萼片4,绿色或淡紫色;花瓣4,紫色、淡紫色或紫红色,长椭圆状楔形,长8-14mm;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6-9mm,短雄蕊长5-7mm;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柱短,柱头扁球形,略比花柱扩大。长角果条形而微扁,长3-4cm,果瓣平坦,有时带紫色,疏生短柔毛或无毛。种子椭圆形,长约3mm,褐色,不具边缘。花期4-8月,果期5-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80-3500m之间的山谷阴湿地和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南部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粗壮,略圆柱形;表面淡棕色,密生须状根。气微,味微苦辛。

性味微苦;辛;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活血消肿。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女贞皮

    《中药大辞典》:女贞皮药材名称女贞皮拼音Nǚ Zhēn Pí别名女贞树皮(《本草蒙筌》)。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树皮。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浸酒,补腰

  • 扛板归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药材名称扛板归拼音Kánɡ Bǎn Guī别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

  • 槲寄生

    《中国药典》:槲寄生药材名称槲寄生英文名HERBA VISCI别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ar.) Na

  • 两面针

    药材名称两面针拼音Liǎnɡ Miàn Zhēn英文名RADIX ZANTHOXYLI别名入地金牛、红心刺刁根、红倒钩簕、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簕、上山虎、下山虎、山椒来

  • 蝙蝠藤

    药材名称蝙蝠藤拼音Biān Fú Ténɡ别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杨柳子棵、防己藤、黄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黄根藤、金百脚、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处蝙蝠藤始见于《纲目拾遗》,云:"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入

  • 劲直酢浆草

    药材名称劲直酢浆草拼音Jìn Zhí Zuò Jiānɡ Cǎo别名扭筋草、老鸦酸、紧密酢浆草来源酢浆草科劲直酢浆草Oxalis strict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

  • 桔梗芦头

    药材名称桔梗芦头拼音Jú Gěnɡ Lú Tóu出处《纲目》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茎。功能主治吐上膈风热痰实,生研末,白汤调服一钱,探吐。摘录《中药大辞典》

  • 桃耳七

    药材名称桃耳七拼音Táo ěr Qī别名铜筷子(《陕西中草药》),小叶莲(《西藏常用中草药》),鸡素苔(《甘肃卫生通讯》(4):37,1972),奥勒莫色罗玛琼瓦(藏名)。出处《陕西中草药》

  • 斑茅花

    《中药大辞典》:斑茅花药材名称斑茅花拼音Bān Máo Huā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 枣树皮

    《中药大辞典》:枣树皮药材名称枣树皮拼音Zǎo Shù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树皮,全年皆可收采,春季最佳,用月牙形镰刀,从枣树主干上将老皮刮下,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