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大风药叶

大风药叶

药材名称大风药叶

拼音Dà Fēnɡ Yào Yè

别名纤序鼠李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Rhamnus napelensis(Wall.)Laws.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napelensis(Wall.)Laws.[Ceanothus napelensis Wall.;R.paniculiflorus Schneid.;R.tonkinensis auct.non Pitard.]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尼泊尔鼠李直立或藤状灌木。枝无刺,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小枝具多数明显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2cm,无毛;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大小异形,小叶近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宽1.5-2.5cm;大叶宽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7(-20)cm,宽3-10cm,先端圆形,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仅脉腋被簇毛。腋生聚伞总状花序或下部有短枝的聚伞圆锥花序,长达12cm,花序轴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5基数;萼片长三角形,先端尖,外被微毛;花瓣匙形,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具爪,与雄蕊等长或稍短;雌花的花瓣早落;有5个退化雄蕊;子房球形,3室,花柱3浅裂至半裂。核果倒卵状球形,长约6mm,基部有宿存的萼筒,具3分核。种子3颗,背面有纵沟。花期5-9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台湾有引种。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豆药材名称岩豆拼音Yán Dòu来源豆科千斤拔属植物水边千斤拔Moghan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Li [Fleming

  • 石蜈蚣

    药材名称石蜈蚣拼音Shí Wú Gōnɡ别名红蚂蝗七、石螃蟹、石棉、岩白菜、岩蚂蝗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蚂蝗七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

  • 阿魏

    《中国药典》:阿魏药材名称阿魏拼音ā Wèi英文名RESINA FERULAE别名臭阿魏、细叶阿魏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 绵毛娃儿藤

    药材名称绵毛娃儿藤别名通脉丹、三白根、大白前[广东马山]来源萝藦科棉毛娃儿藤Tylophora mollissima Wig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全叶:治哮喘。根:清肺热,止咳

  • 石萝藦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萝藦药材名称石萝藦别名五来、水杨柳[广西]、南石萝藦、假了刁竹、满草来源萝藦科石萝藦属植物石萝藦Pentasacme championii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洗

  • 木豆叶

    《中药大辞典》:木豆叶药材名称木豆叶拼音Mù Dòu Yè出处《陆川本草》来源豆科植物木豆的叶片,随时可采。性味平,淡。有小毒。功能主治解痘毒,消炎肿。治小儿水痘,痈肿。

  • 胡颓子叶

    《中药大辞典》:胡颓子叶药材名称胡颓子叶拼音Hú Tuí Zǐ Yè别名蒲颓叶(《中藏经》)。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叶片。性味《纲目》:"酸

  • 冻绿刺

    《中药大辞典》:冻绿刺药材名称冻绿刺拼音Dònɡ Lǜ Cì别名鸭屎树、野苦楝子、洞皮树、臭李子、老鹤眼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圆叶鼠李的茎叶、根皮。 夏、秋采收。晒干。

  • 天星藤

    药材名称天星藤别名骨碗藤、鸡脚果、大奶藤来源萝藦科天星藤Graphistemma pictum (Champ.) Benth. et Hook. f. ex Maxim.,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

  • 素馨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素馨花药材名称素馨花拼音Sù Xīn Huā别名鸡爪花、多花素馨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素馨花Jasminum polyanthum Franch.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