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木竹子油

木竹子油

《中药大辞典》:木竹子油

药材名称木竹子油

拼音Mù Zhú Zi Yóu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种仁的脂肪油。冬季采成熟果实,用水浸2~3日,搓去皮肉,将种子晒干,去壳。然后取种仁晾干,碾成粉末状,上甑蒸至90℃即可取下榨油。

性味《广西中草药):"甘酸,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

用法用量外用:涂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竹子油

药材名称木竹子油

拼音Mù Zhú Zi Yóu

英文名Oblongleaf Garcinia Oil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ex Benth.和岭南山竹子G.obongifolia Champ.ex Benth.种仁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2.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成熟果实,用水浸2-3d,搓去皮肉,将种子晒干,去壳,然后取种仁晾干,碾成粉末状,上甑蒸至90℃,即可取下榨油。

原形态1.木竹子常绿乔木,高5-17m。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5cm,宽2-5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起,侧脉每边在8条以上,在近叶缘处网结,不达中缘。花单性,稀杂性,橙黄色;雄花数朵组成聚伞花序,再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花瓣均为4数;雄蕊多数,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退化雌蕊柱状,具明显的盾状柱头,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长约1.5mm,短于雌蕊;子房长圆形,2室,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浆果球形、卵形至倒卵形,熟时青黄色,直径2.5-3cm,先端有宿存柱头,果皮有黄色树脂。花期5月,果期7-8月。

2.岭南山竹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m。树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断环纹。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侧脉每边至少在8条以上,两面均无毛。花单性,异株,橙色或淡黄色;雄花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梗长3-7mm;萼片4;花瓣4;雄蕊多数,合生成一肉质体,花药聚生成头状,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无花梗;萼片4;花瓣4;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短于雌蕊;子房卵圆形,8-10室,无花柱,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无棱,长2-4cm,直径2-3.5cm,黄绿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沟谷常绿阔叶林中。

2.生于山地湿润肥沃的地方。

资源分布:1.生于山地沟谷常绿阔叶林中。

2.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性味甘;酸;凉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剑生肌。主烧伤;烫伤;口腔炎;牙周炎;湿疹;痈疮溃烂;新肉不生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敷。

各家论述《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头草

    《中药大辞典》:老头草药材名称老头草拼音Lǎo Tóu Cǎo别名小矛香艾(《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老头艾(《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火绒草的全草

  • 槐胶

    《中药大辞典》:槐胶药材名称槐胶拼音Huái Jiāo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树脂。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 隔山消

    《中药大辞典》:隔山消药材名称隔山消拼音Gé Shān Xiāo别名隔山撬(《分类草药性》),隔山锹(《天宝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秋季采收,洗净,晒干。生境

  • 泥胡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胡菜药材名称泥胡菜拼音Ní Hú Cài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

  • 臭常山

    药材名称臭常山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

  • 楮头红

    《中药大辞典》:楮头红药材名称楮头红拼音Chǔ Tóu Hó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10~30厘米。茎脆弱,无毛

  • 紫苏梗

    《中国药典》:紫苏梗药材名称紫苏梗拼音Zǐ Sū Gěnɡ英文名CAULIS PERILLAE别名苏梗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的干燥茎。秋季

  • 山五味子根

    药材名称山五味子根拼音Shān Wǔ Wèi Z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um foetidum Wall. Var. ceanothoides

  • 甘草节

    《中药大辞典》:甘草节药材名称甘草节拼音Gān Cǎo Jié别名粉草节(《外科精要》)。出处《本草原始》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功能主治治痈疽疮毒,咽

  • 甜草

    药材名称甜草拼音Tián Cǎo别名野甘草、山甘草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广州耳草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直立,秃净,高30~50厘米,基部木质。枝圆柱形或有不明显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