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枸骨树皮

枸骨树皮

《中药大辞典》:枸骨树皮

药材名称枸骨树皮

拼音Gǒu Gǔ Shù Pí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树皮

原形态形态详"枸骨叶"条。

化学成分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

性味①《纲目》:"微苦,凉,无毒。"

②《本经逢原》:"微苦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

②《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枸骨树皮

药材名称枸骨树皮

拼音Gǒu Gǔ Shù Pí

英文名Bark of Chinese Holly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枸骨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8cm,宽2-4cm,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央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2个刺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花黄绿色,4数;萼杯状,细小;花瓣向外展开,倒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mm,宽约1.5mm,基部合生;雄蕊4枚,花丝长约3mm;子房4室,花柱极短。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鲜红色,直径4-8mm;分核4颗,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主肝血不足;肾脚痿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

2.《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短柄南蛇藤果

    药材名称短柄南蛇藤果拼音Duǎn Bǐnɡ Nán Shé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

  • 凫肉

    《中药大辞典》:凫肉药材名称凫肉拼音Fú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原形态绿头鸭,又名:凫(《诗经》),鸫8、沈凫(《尔雅》),松凫(《南越志》),野鸭、野鹜、晨

  • 肾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肾蕨药材名称肾蕨拼音Shèn Jué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来源骨碎补科肾蕨属植物肾蕨Nephrolepis

  • 粉团花根

    药材名称粉团花根拼音Fěn Tuán Huā Gēn别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圆锥绣球或大花圆锥绣球的根。功能主治治疟疾,烂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 竹精

    药材名称竹精拼音Zhú Jī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新竹管腔内之液汁,剖竹取之。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汗斑,以鸡毛蘸水,刷上。摘录《中药大辞典》

  • 刺叶楤木

    药材名称刺叶楤木拼音Cì Yè Sǒnɡ Mù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别名鸟不企、鸡云木、鹰不扒、雷公木出处始载于《福建师范学院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长刺楤木

  • 石韦根

    药材名称石韦根拼音Shí Wéi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韦"条。功能主治通淋,消胀,除劳热,止血

  • 矮叶书带蕨

    药材名称矮叶书带蕨拼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英文名Low Grass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矮叶书带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

  • 密纹薄芝

    药材名称密纹薄芝拼音Mì Wén Báo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密纹薄芝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noderma tenue Zhao,Xu et Zhan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

  • 火炭母草

    《中药大辞典》:火炭母草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拼音Huǒ Tàn Mǔ Cǎo别名火炭毛(《生草药性备要》),乌炭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运药(《分类草药性》),山荞麦草(《福建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