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木通

毛木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木通

药材名称毛木通

拼音Máo Mù Tōnɡ

来源毛茛毛木通Clematis buchananina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甘、辛、苦,凉。

功能主治消炎,利尿,止痛。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尿道炎,膀胱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毛木通

药材名称毛木通

拼音Máo Mù Tōnɡ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毛茛科植物粗齿铁线莲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粗齿铁线莲,又名:线木通、大木通

攀援灌木。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生白色短柔毛。羽状复叶对生,长达23厘米;小叶片5,卵形,长5~9厘米,宽3~5厘米,边缘具租锯齿,上面几无毛,下面有短柔毛;叶柄长3.5~6.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具花3~7朵;萼片4,花瓣状,白色,矩圆形;无花瓣;雄蕊和心皮多数。瘦果卵形,长约3毫米,有柔毛,宿存花柱具淡褐色羽毛。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山沟和灌丛中。分布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功能主治①《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治失音声嘶,杨梅疮毒,虫疮久烂及难产横生。"

②《成都中草药》:"杀虫,解毒,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外用:捣敷。

复方治疮毒:鲜毛木通,捣绒外敷。(《成都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木通

药材名称毛木通

拼音Máo Mù Tōnɡ

英文名Herb of Buchanan Clematis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毛木通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buchananiana DC.[C.buchananiana DC.var.rugosa Hook.f.et Thom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毛木通,木质藤本。茎圆柱形,棕黑色或淡紫黑色,有纵纹,被黄色开展的长柔毛或绒毛。叶对生,一回羽状复叶;叶柄长5-9cm,基都稍膨大、被密黄色柔毛;小叶常5枚,每对小叶相距5-8cm;小叶片卵圆形或宽卵形,长6-10cm,宽4-8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3浅裂或有粗圆锯齿,上面被紧贴的柔毛,下面被微开展的黄色柔毛,沿主脉较密;小叶柄长1-3cm。聚伞圆锥花序腋生,长12-32cm,花序梗长5-15cm,叶状苞片披针形,长1.5-2.5cm,全缘或有波状齿;萼片4,黄色,长方椭圆形或窄卵形,长2-3cm,宽8-10mm,下部靠合成管状,先端向外反卷,直径2.5cm,顶端圆形,外面密被淡黄色短柔毛,内面常在反卷的顶部被疏曲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较萼片短或为其长之半,花丝被稀疏开展的长柔毛,花药线形,长约3mm;心皮多数,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花柱被短柔毛。瘦果扁平,卵圆形,长约5mm,宿存花柱羽毛状,长达4cm。花期10-1月,果期2-3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800m的山区林边或沟边开阔地带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西藏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 茎藤多切成段,圆柱形,有数条纵棱。表面黑褐色或紫黑色,具黄棕色长柔毛,质硬脆,折断面木部占大部分。有时可见对生叶,完整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小叶片5,卵圆形,边缘3浅裂或具粗圆锯齿,叶柄和叶片均有黄棕色毛茸。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味甘;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利尿通淋;活血止痛。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淋证;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9~15g。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治失音声嘶,杨梅疮毒、虫疮久烂及难产横生。

2.《成都中草药》:杀虫,解毒,利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麦

    《中药大辞典》:小麦药材名称小麦拼音Xiǎo Mài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

  • 青蛙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蛙胆药材名称青蛙胆拼音Qīnɡ Wā Dǎn别名田鸡来源两栖纲蛙科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以胆囊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苦,寒。功能主

  • 楝叶

    药材名称楝叶拼音Liàn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叶。夏、秋采,晒干。药理作用苦楝子叶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虫等对植物之侵害,而对人、畜无毒,其有效

  • 茄子

    《中药大辞典》:茄子药材名称茄子拼音Qié Zi别名落苏(孟诜)、昆仑瓜(《大业杂记》),草鳖甲(《养生主论》),酪酥(《五代贻子录》),矮瓜、吊菜子(《广州植物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

  • 海虾

    药材名称海虾拼音Hǎi Xiā别名大红虾(《本草拾遗》)。出处《纲目》来源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龙虾等海产虾的肉或全体。原形态①对虾(《纲目》),又名:宁虾(《粤志》),明虾。体长两侧扁,雌性长

  • 苦豆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豆子药材名称苦豆子拼音Kǔ Dòu Zi别名苦豆根、苦甘草[西北]来源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以全草、根、种子入药。全草夏季

  • 粃壳草

    药材名称粃壳草别名假稻、粃颖草来源禾本科粃壳草Leersia oryzoides (L.) Sw. var. japonica Hack,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四川、贵州和华东、华中等地区。性味涩

  • 黄荆叶

    《中药大辞典》:黄荆叶药材名称黄荆叶拼音Huánɡ Jīnɡ Yè别名蚊枝叶(《生草药性备要》),白背叶(《岭南采药录》),姜荆叶(《湖南药物志》),埔姜叶(《广东中药》),姜子叶

  • 海菜

    药材名称海菜拼音Hǎi Cài别名龙爪菜、水白菜、海花菜、海茄子、水青菜、水莴苣出处海菜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海菜,生云南水中。长茎长叶,叶似车前叶而大,皆藏水内。抽葶作长苞,十数花同一苞。花

  • 菘菜子

    药材名称菘菜子拼音Sōnɡ Cài Zǐ别名青菜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BrassicachinensisL.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chinensis L.采收和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