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牛筋草

牛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筋草

药材名称牛筋草

拼音Niú Jīn Cǎo

别名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

来源为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Gaertn.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疸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牛筋草

药材名称牛筋草

拼音Niú Jīn Cǎo

别名金草(《纲目拾遗》),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间草药》),穆子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牛顿草、鸭脚草(《闽南民间草药》),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闽东本草》),扁草、水枯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油葫芦草,蟋蟀草、千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稷子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带根全草。八、九月采收,洗净,晒干,切断。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须根细而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片扁平或卷折,长达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表面具疣状柔毛;叶鞘压扁,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口部有时具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穗状花序,长3~10厘米,宽3~5毫米,常为数个呈指状排列(罕为2个)于茎顶端;小穗有花3~6朵,长4~7毫米,宽2~3毫米;颖披针形,第1颖长1.5~2毫米,第2颖长2~3毫米;第1外稃长3~3.5毫米,脊上具狭翼;种子矩圆形,近三角形,长约1.5毫米,有明显的波状皱纹。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见于旷野荒芜的地方。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闽东本草》:"味甘淡,性凉。"

归经①《百草镜》:"入肝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①《百草镜》:"行血,长力。"

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④《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3两);或捣汁。

复方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四两,水三碗,炖一碗,食盐少许,十二小时内服尽。(《闽东本草》)

②治脱力黄,劳力伤,治瘵:牛筋草连根洗去泥,乌骨雌鸡腹内蒸热,去草食鸡。(《纲目拾遗》)

③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二两,山芝麻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下痢:牛筋草一至二两,煎汤调乌糖服,日二次。(《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筋草根二两,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伤暑发热: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淋浊: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腰部挫闪疼痛:牛筋草、丝瓜络各一两,炖酒服。(《闽东本草》)

⑨治疝气鲜牛筋草根四两,荔枝干十四个,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牛筋草头一两,蒲公英头一两,煮鸡蛋一个服。并将草渣轻揉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⑾预防乙型脑炎:鲜牛筋草二至四两,水煎代茶。(《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用鲜草每日1两,1次煎服,连服3天;间隔10天,再服3天;或每天2~4两,1次煎服,连服3~5天,在184130人次预防服药中,发病仅2例,发病率为0.91/100000,与以往6年的发病率相比,是最低的1年。治疗每日用干草1~3两,洗净加水浓煎成50~100毫升,3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以此为主药,治疗27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日数短者1天,长者12天,重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2天。少数服药后有轻微短暂的腰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对于血液及肾脏未见不良影响。(临床所用的牛筋草,有时与同科植物的鼠尾粟混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筋草

药材名称牛筋草

拼音Niú Jīn Cǎo

英文名Goosegrass Herb

别名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椮子草、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栗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usine indica(L.) Gaertn.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牛筋草,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5-90cm。叶鞘压扁,有脊,无毛或疏生疣毛,鞘口具柔毛;叶舌长约1mm;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cm,宽3-5cm,无毛或上面常具有疣基的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长3-10cm,宽3-5mm;小穗有3-6小花,长4-7mm,宽2-3mm;颖披针形,具脊,脊上粗糙;第1颖长1.5-2mm,第2颖长2-3mm;第1外稃长3-4mm,卵形,膜质具脊,脊上有狭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狭翼。囊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皮2,折叠,具5脉。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须状,黄棕色,直径0.5-1mm。茎呈扁圆柱形,淡灰绿色,有纵棱,节明显,节间长4-8mm,直径1-4mm。叶线形,长达15cm,叶脉平行条状。穗状花序数个呈指状排列于茎顶端常为3个,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由4-6列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纤维成环状排列,其外侧有约20个棱脊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状。中柱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具环管纤维。髓细胞呈类多角形,中部常萎缩而中空。

化学成分茎叶含异荭草素(isoorientin),木犀草素-7-O-芸香糖甙(luteolin-7-O-rutinoside),小麦黄素(tricin),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4',5'-trimethoxyflavon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xide),特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三色堇黄酮甙(violanthin)及3-O-β-D-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3-O-β-D-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和6'-O-棕榈酰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6'-O-palmitoyl-3-O-β-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非洲民间用作利尿,祛痰剂,或治腹泻。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各家论述1.《百草镜》:行血,长力。

2.《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4.《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5.《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肝药材名称猫肝拼音Māo Gān别名家猫来源食肉目猫科猫Felis ocreata domestica Brisson,以肝脏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炮制猫肝烧炭研末。功能主治治

  • 相思藤

    《中药大辞典》:相思藤药材名称相思藤拼音Xiānɡ Sī Ténɡ别名土甘草(《广西药植图志》),山甘草(《广西中草药》)。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来源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茎、叶。5~10月采摘带

  • 盐麸树白皮

    药材名称盐麸树白皮拼音Yán Fū Shù Bái Pí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

  • 白椴

    药材名称白椴拼音Bái Duàn来源椴树科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以树皮、根。生境分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痨伤初起:树皮或根半斤,水煎,加

  • 山刺柏

    《中药大辞典》:山刺柏药材名称山刺柏拼音Shān Cì Bǎi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根,秋冬采收。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刺柏,又名:刺松、短柏木、杉柏。常绿

  • 柳花

    《中药大辞典》:柳花药材名称柳花拼音Liǔ Huā别名杨花(《摘元方》),柳椹(《岣嵝神书》),柳蕊(《纲目拾遗》)。出处《本经》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性味苦,寒。①《本经》:"味苦,寒

  • 密花美登木

    药材名称密花美登木拼音Mì Huā Měi Dēnɡ Mù英文名Crown-flowered Mayten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密花美登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

  • 绵毛娃儿藤

    药材名称绵毛娃儿藤别名通脉丹、三白根、大白前[广东马山]来源萝藦科棉毛娃儿藤Tylophora mollissima Wig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全叶:治哮喘。根:清肺热,止咳

  • 《中药大辞典》:酒药材名称酒拼音Jiǔ出处《别录》来源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化学成分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等条件之不同,酒的名色极多,其成分亦差异甚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

  • 山桃树皮

    药材名称山桃树皮拼音Shān Táo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伯乐树科植物伯乐树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B.yunshane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