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椽木子

红椽木子

药材名称红椽木子

拼音Hónɡ Chuán Mù Zǐ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刺栲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hystrix A.D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剥出种仁。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可达25m。胸径1.5m。树皮灰色至灰褐色,呈块状剥落;幼枝有暗黄色短绒毛和黄色鳞秕,二年生枝几无毛。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2cm,宽2-3.5cm,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红棕色或黄棕色紧贴的鳞秕,二年生叶下面黄灰色或灰白色,叶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支脉常不明显。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呈直立穗状花序;雌花序长10-18cm,为短穗状花序;果序长约15cm;壳斗具1坚果,球形,连刺径2.5-4cm,4瓣裂,刺长0.8-1.2cm,基部或在中部稍不有分枝,密生;坚果宽卵形,直径0.8-1.5cm,高1- 1.5cm,几无毛,果脐占果面积的1/3-1/4,子叶平突,无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南部、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化学成分茎含17(21)-何帕烯-3β-醇乙酸酯[hop-17(21)-en-3β-yl acetate],无羁萜酮(friedelin),无羁萜-3β-醇(friede-lan-3β-ol),β-粘霉烯醇(glutin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烯-3-酮-6β-醇(stigmast-4-en-3-one-6β-ol)。叶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2-羟基何帕酮(22-hydroxy-hopanone),和β-谷甾醇。

性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炒食或煮食,15-30g.

各家论述《陆川本草》:滋养强壮,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虚泄泻。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狼膏

    《中药大辞典》:狼膏药材名称狼膏拼音Lánɡ Gāo别名狼脂(《本经逢原》),狼油(《黑龙江中药》)。出处《纲目》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脂肪。功能主治祛风补虚,润肤。治风痹,肺痨,老年咳喘,皮肤

  • 小贯众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贯众药材名称小贯众拼音Xiǎo Guàn Zhònɡ别名贯众、昏鸡头、鸡脑壳、鸡公头、乳痛草来源为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 Smith,以

  • 半拉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拉子药材名称半拉子别名见风干来源榛科鹅耳枥属植物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Blume.,以果穗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

  • 岩梭花

    药材名称岩梭花拼音Yán Suō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丛毛羊胡子草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ophorum comosum(Wall.)Nees采收和储藏:6-7月采花,晒干。原形态

  • 赛金刚

    《中药大辞典》:赛金刚药材名称赛金刚拼音Sài Jīn Gānɡ别名曲莲、细叶锣锅底(《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赛金刚的块根。全年可采,而以秋季藤蔓枯萎

  • 五指毛桃根

    药材名称五指毛桃根拼音Wú Zhǐ Máo Táo Gēn别名南芪、土黄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土五加皮(《广西中草药》)。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

  • 大头陈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头陈药材名称大头陈拼音Dà Tóu Chén别名地松茶、黑头草、石辣来源为玄参科毛麝香属植物球花毛麝香Adenosma indianum (Lour.) Merr.,以全草入药。

  • 亮叶桦根

    《中药大辞典》:亮叶桦根药材名称亮叶桦根拼音Liànɡ Yè Huà Gēn别名狗啃木(《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桦木科植物亮叶桦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亮叶桦

  • 罗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罗星草药材名称罗星草别名糖果草来源龙胆科罗星草Canscora melastomace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散瘀

  • 李树胶

    《中药大辞典》:李树胶药材名称李树胶拼音Lǐ Shù Jiāo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树脂。在李树生长繁茂的季节,收采树干上分泌的胶质,晒干,除去杂质。性味《纲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