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毛蛇

红毛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毛蛇

药材名称红毛蛇

别名平卧阴石蕨

来源蕨类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石蕨Humata ropens (L. f.) Diels,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除去叶和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清热利湿。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白带,吐血,便血,尿路感染,肺脓疡;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1~2两,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毛蛇

药材名称红毛蛇

拼音Hónɡ Máo Shé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阴石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mata repens(L.f.)Diels[Adiantum repens L.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去附叶和须根,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5-20cm。根茎长而横生,被密伏红棕色、披针形鳞片,盾状着生。叶远生;叶柄长5-10cm,红棕色,疏被鳞片,老则几光滑;叶片革质,卵状三角形,长5-10cm,基部宽3.5-5cm,向先端渐尖,两面光滑,半二回羽状分裂;羽片6-10对,基部1对最大,近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圆钝头,基部不等宽,短楔形而下延,常向上弯弓,上方常为钝齿牙状;下方深裂,一回小羽片3-5片,基部下侧1片最长,约1-1.5cm,长圆形,圆钝头,略斜向下,全缘或有浅裂;从第2对羽片向上渐短,长圆披针形,先端有锯齿,边缘浅裂;叶脉背面明显,羽状分叉。孢子囊群沿叶缘着生,羽片先端有3-5对;囊群盖半圆形,棕色,略有光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900m的山谷溪边树上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清热利湿;续筋接骨。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牙痛;吐血;便血;尿路感染;白带;痈疮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30-60g,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建兰根

    药材名称建兰根拼音Jiàn Lán Gēn别名土续断(《续古今考》),兰根(《五杂俎)),兰花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根。随时可采,鲜用。性味辛,

  • 短穗兔耳草

    药材名称短穗兔耳草拼音Duǎn Suì Tù ěr Cǎo英文名Shortspike Lagotis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短穗兔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t

  • 白荷花露

    药材名称白荷花露拼音Bái Hé Huā Lù别名白莲花露(《随息居饮食谱》)。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花蕾蒸馏所得的芳香水。功能主治清暑,凉营。治感受暑邪,

  • 东方狗脊

    《中药大辞典》:东方狗脊药材名称东方狗脊拼音Dōnɡ Fānɡ Gǒu Jǐ别名大叶狗脊、镰叶狗脊(《中国药植图鉴》),凤凰尾(《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乌毛蕨科植物东方狗

  • 粘鱼须

    药材名称粘鱼须拼音Nián Yú Xū别名龙须菜(《救荒本草》),鲇鱼须草(王安卿《采药志》),金岗薛(《简易草药》),鲢鱼须(《湖北志》),倒钩刺(《中药志》),粘鱼须菝葜(《山

  • 滇崖爬藤

    药材名称滇崖爬藤拼音Diān Yá Pá Ténɡ别名爬树龙、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滇崖爬藤的全草。全年可采。一般鲜用。原形态

  • 越王余筭

    药材名称越王余筭拼音Yuè Wánɡ Yú Suàn英文名White coral别名越王竹、白珊瑚出处1.《南方草木状》: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余,南海有之。2.《岭表录异》:沙箸,生于海岸沙

  • 亮叶桦

    药材名称亮叶桦拼音Liànɡ Yè Huà别名光皮桦、尖叶桦、大叶榔、红桦树、桦角、花胶树、狗啃木来源桦木科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 Winkl.,以叶入

  • 杂交景天

    药材名称杂交景天拼音Zá Jiāo Jǐnɡ Tiān别名景天。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杂交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hybridum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

  • 拦路虎

    《中药大辞典》:拦路虎药材名称拦路虎拼音Lán Lù Hǔ别名喉痛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拦路虎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藤本。茎细长,有纵条纹。3出羽状复叶,对生,有长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