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车轴草

红车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车轴草

药材名称红车轴草

拼音Hónɡ Chē Zhóu Cǎo

别名红三叶草、三叶草、红菽草、红花苜蓿红花草翘摇

来源豆科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以花序带花枝叶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华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化学成分含有车轴花素(pratol,C16H12O4)及葡萄糖甙。

含有车轴花素、红车轴草素(pratoletin,C15H10O6)。

花、茎、叶均含有芒柄花根素(formononetin)。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止喘,镇痉。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红车轴草

药材名称红车轴草

拼音Hónɡ Chē Zhóu Cǎo

别名红三叶、红菽草、红荷兰翘摇、红花苜蓿金花菜(《国产牧草植物》),三叶草(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车轴草花序带花枝叶。6~7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有疏毛。叶具3小叶,互生;叶柄长;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5厘米,先端钝或凹,基部圆楔形,边缘有毛茸,细锯齿;托叶卵形,先端甚尖。花多数,密集成头状的总状花序,出自叶腋,具大型总苞,总苞卵圆形;萼筒状,萼齿5,尖锐,具长毛;花冠蝶形,淡红色或淡紫色;雄蕊10,两体;雌蕊1,花柱丝状,无髯毛。荚果小,包被于宿存的萼内,多数含1粒种子。种子肾形,黄褐色或黄紫色。花期5~6月。

生境分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

化学成分全草含鹰嘴豆芽素A和B(即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大豆黄酮。红车轴草根甙、红车轴草素等异黄酮成分。鹰嘴豆芽素A、B及染料木素、大豆黄酮都有雌激素作用。每100克干草的雌激素活性相当于雌二醇0.550~0.565微克或己烯雌酚2~17微克或8~30微克。鹰嘴豆芽素A和红车轴草根甙还有抗真菌的作用。异黄酮的含量:地上部分高,根中低;在生长期中,花期含量高。各种异黄酮化合物中,鹰嘴豆芽素A、B是该草的主要成分。另含黄酮类柳穿鱼甙和红车轴草亭。

以干重计算,蛋白质的含量在生长后期达23%,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糖类的含量为24.4%,中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木糖和淀粉等。全草中尚有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E。胡萝卜素的含量在开花期最高,α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春季开花期为4.3和53.6毫克%、在夏季开花期为3.2和45.9毫克%。

叶含叶酸和5-甲酰四氢叶酸、少量甾醇、甘油酯、烃类、磷脂、糖脂等脂类成分。花中含三叶豆甙、异鼠李素、车轴草醇等多种黄酮成分,及水杨酸、对羟基桂皮酸和挥发油(含糠醛)等。鲜草中含紫苜蓿酚约15.5微克/克,主在叶部;干草中较少。

药理作用在体外有抑制草履虫的作用(0.2%醇浸剂可使草履虫于30分钟内停止活动)。国外民间有用其做抗疟药者,亦有用祛痰、解痉作用以治百日咳及支气管炎者。其中所含之甙性成分,三叶豆甙、异三叶豆甙或Trifolianol皆无生理活性。其花粉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其果实对大鼠有雌激素样作用,曾报告其水性提取物予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有某些抗肿瘤作用,能阻止肉瘤-45之生长,但对艾氏癌无效;此种提取物新鲜制备者无效,必须将其灭菌提取物在4℃下贮藏100天以上,方能发挥作用;故推测其有效成分可能系某种变性蛋白质,而非生物碱。此植物对牲畜可引起光致敏性皮炎,毛发结成球状,牛、羊等食之可引起流涎、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此与其中所含之紫苜蓿酚有关。

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图鉴》:"镇痉,止咳,止喘。全草制成软膏,治局部溃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车轴草

药材名称红车轴草

拼音Hónɡ Chē Zhóu Cǎo

英文名Herb of Red Clover

别名红三叶、红菽草、红荷兰翘摇、红花苜蓿金花菜红花车子、三叶草。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药豆科植物红车轴草的花序及带花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folium pratense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采摘花序或带花嫩枝叶,阴干。

原形态红车轴草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或斜升,分枝多,疏生白色柔毛。三出复叶;小叶3,无柄;叶片椭圆形卵状至宽椭圆形,长2.5-4cm,宽1-2cm,先端钝圆,基部圆楔形,叶脉沿伸至叶缘,稍突出成不明显细齿,背面有长毛;托叶卵形,先端锐尖,贴生于叶柄上,基部抱茎。花序头状,腋生,具大型总苞,总苞卵圆形,具横脉;花萼简状,萼齿5,线状披针形,最下面1萼齿较长,比其他齿超出1倍;花冠蝶形,紫色或淡紫红色,旗瓣狭菱形,翼瓣长圆形,基部具耳及爪,龙骨瓣稍短于翼瓣;子房椭圆形,花柱丝状,细长。荚果小,倒卵形,长约2mm,包被于宿存萼内,果皮膜质,具纵脉。种子1颗,肾形,黄褐色。花、果期5-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头状花序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2-3cm,近无总花梗。有大型总苞,总苞卵圆形,有纵脉。花萼钟状,萼齿线状披针形,有长毛。花瓣暗紫红色,具爪。有时花序带有枝叶,三出复叶;托叶卵形,基部抱茎。小叶3,多卷缩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4cm,宽l-2cm,叶面有浅色斑纹。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全草含多种黄酮类成分化合物:鹰嘴豆牙素(biochanin)A和B(即芒柄花素formononetin),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素(daidzein),红车轴草素(pratensein),红车轴草素享(pratoletin),三叶豆紫檀甙(trifolirhizin),柳穿鱼甙(pectolinarin);花中含三叶豆甙(trifol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车轴草醇(pratol)等黄酮类成分,并含有水杨酸(salicylic acid),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 cinnamic acid)及挥发油等;叶中含有叶酸(folic acid),亚叶酸即5-甲酸四红叶酸(folinic acid),少量甾醇、甘油酯、磷脂、糖脂、烃类等成分;全革中尚含有a和β-胡萝卜素(a and β-aroene),维生素(vitamin) D、E,糖类及淀粉等。

以后又分得红车轴草异黄酮甙(trifoside)。并从根中分得异黄酮化合物毛蕊异黄酮(calycosin),伪赝靛甙元(4-pseu-dobaptigenin),红车轴草素(pratensein),芒柄花素(formonp-netin),染料木素(genistein),鹰嘴豆芽素(biochanin)A六种和芒柄花甙(ononin),染料木甙(genistin)和罗思菌素(rothindin)。氨基酸有半胱氨酸(L-cysteine),组氨酸(L-histidine),赖氨酸(L-lysine),天冬酸胺(L-asparag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L-giu-tamic acid),a-丙氨酸(a-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亮氨酸(leucine)及色氨酸(tryptophane)等。

红车轴草的枝中,含有植二烯(phytadiene),3-甲基植基醚(3-methyl phytyl ether),l-甲基植基醚(1-methyl phytyl ether),1,3-二甲基植基醚(l,3-di-methyl phytyl ether)。

近年来,发现含有***酚(cannabinol),咖啡因(caffe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异香豆精(isocoumarin),苯基戊二醛(phenylpentadienal),苯基己二烯(phenylhexadiene)和假荆芥内酯(nepetalactone)。

叶中含有三甲铵乙内盐(glycinebetaine)和胡芦巴碱(trigonelline)。种子中含多肽类化合物:热精胺(thermosper-mine)和氨丙基高精眯(aminopropylhomospermidine)。此外还含对聚伞花素(p-cymene),糠醛(furfural),黎芦醛(veratralde-hyde),苯甲醛(benzaldehyde),苯甲醇(benzyl alcohol),苯甲酸乙酯(ethyl benzoate),乙酸苄酯(benzyl acetate),酚(phenol),邻-苯甲酸(o-cresol),苯甲酸(benzoic acid),对-二甲苯(p-xylene),2-丙酮(propan-2-one),黎芦酸(veratric acid)。鲜草中含双香豆酚(dicoumarol)。

药理作用在体外有抑制草履虫的作用(0.2%醇浸剂可使草履虫于30分钟内停止活动)。国外民间有用其做抗疟药者,亦有用祛痰、解痉作用以治百日咳及支气管炎者。其中所含之甙性成分,三叶豆甙、异三叶豆甙(Isotrifolin)或Trifolianol皆无生理活性。其花粉对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其果实对大鼠有雌激素样作用,曾报告其水性提取物予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有某些抗肿瘤作用,能阻止肉瘤-45之生长,但对艾氏癌无效;此种提取物新鲜制备者无效,必须将其灭菌提取物在4℃下贮藏100天以上,方能发挥作用;故推测其有效成分可能系某种变性蛋白质,而非生物碱。此植物对牲畜可引起光致敏性皮炎,毛发结成球状,牛、羊等食之可引起流涎、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此与其中所含之紫苜蓿酚有关。其中所含异黄酮成分皆有某些雌激素样作用。以小鼠子宫重量作指标,将药粉混于饲料中喂食,比较它们的活性强度,认为大豆黄酮作用最强,染料木素与鹰嘴豆芽素A相似,而鹰嘴豆芽素B为最差。但有人用同样方法,以三种剂量(分别为以上实验中所用的1、2、4倍)重新测得其活性强度的比为: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大豆黄酮=1.5∶1.0∶0.4,而鹰嘴豆芽素B则无效。对大鼠皮下注射也证明染料木素之活性大于鹰嘴豆芽素A;但与二乙基雌酚相比,皆相差很远(以重量计,大约为二乙基雌酚的1/10万)。鹰嘴豆芽素A在大鼠肝内可转变成染料木素,而由尿排出,在羊的尿中则发现其代谢产物为对乙基酚(p-Ethyl-phenol)。红车轴草素对小鼠也有与鹰嘴豆芽素A相似之雌激素样作用,但其在全草中含量太低,故意义不大。红车轴草中曾提得一抗炎、降血胆甾醇作用的物质(H-M因子)。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散结消肿。主感冒;咳喘;硬肿;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制成软膏涂敷。

各家论述《中国药植图鉴》:镇痉,止咳,上喘。全草制成软膏,治局部溃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比木

    《中药大辞典》:马比木药材名称马比木拼音Mǎ Bǐ Mù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龙树的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嫩枝有毛,后变平滑。叶互生,叶片长椭圆

  • 麻腊干

    药材名称麻腊干拼音Má Là Gā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绒毛戴星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eranthus indicus L.[Sphaer-anthus. Hirtus Willd

  • 水百合

    《中药大辞典》:水百合药材名称水百合拼音Shuǐ Bǎi H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贝母的鳞茎。春、夏季采收。原形态荞麦叶贝母,又名:喇叭、山丹。多年生草本,高50~10

  • 灰锤

    药材名称灰锤拼音Huī Chuí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小顶柄灰包、褐柄灰包、柄灰包、小孢柄灰包、裂顶柄灰包等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lostoma jourdanii Pat.采收和储

  • 青棉花藤

    药材名称青棉花藤拼音Qīnɡ Mián Huā Ténɡ别名青棉花来源虎耳草科冠盖藤属植物冠盖藤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et Thoms.

  • 地贵草根

    药材名称地贵草根拼音Dì Guì Cǎo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滇桂蛇根草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滇桂蛇根草,又名:地贵草。亚灌木,高约50厘米。上部分枝,枝对生

  • 青琅玕

    药材名称青琅玕拼音Qīnɡ Lánɡ Gān别名石珠、青珠、石栏干来源药材基源:为鹿角珊瑚科动物鹿角珊瑚群体的骨骼及其共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ropora pulchra(Brook)2.A

  • 四指马鲅

    药材名称四指马鲅拼音Sì Zhǐ Mǎ Bà来源药材基源:四指马鲅,休长,略侧扁。头较小,前端钝,吻短,口大,下位。背鳍Ⅷ-14;臀鳍Ⅲ-15;胸鳍18+4丝状游离鳍条;腹鳍1-5;鳍15-17,侧线

  • 上石田螺

    药材名称上石田螺拼音Shànɡ Shí Tián Luó别名金耳环、打不死、石钱、上树田螺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倒卵叶伏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mmaphyllum microphy

  • 方榄

    药材名称方榄拼音Fānɡ Lǎn别名三角榄。出处方榄始载于《纲目》橄榄条下,云:“又有一种方榄,出广西两江峒中,似橄榄而有三角或四角…”所述与本种相符。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方榄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