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芫花根

芫花根

《中药大辞典》:芫花根

药材名称芫花根

拼音Yuán Huā Gēn

别名大戟(《吴普本草》),蜀桑(《别录》),金腰带、铁牛皮(《分类草药性》)。

出处吴普本草

来源瑞香科植物芫花,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芫花"条。

化学成分根皮中分出β-谷甾醇、黄酮甙芜根甙以及一种黄色结晶(乙素)C15H14O6,熔点192℃。

药理作用根的碳酸溶解部分对动物子宫(小鼠离体子宫或孕兔羊摸内注射)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除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外,亦出现子宫收缩。中毒剂量可延长凝血时间,并出现血尿。乙素对鱼有很强毒性。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吴普本草》:"神农:辛。雷公:苦,有毒。"

②《纲目》:"辛,温,有小毒。"

③《分类草药性》:"大热。"

功能主治治水肿,瘰疬,乳痈,痔痿,疥疮。

①《别录》:"疗疥疮。"

②《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熬膏涂或制药线系痔瘤。

注意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①《吴普本草》:"久服令人泄。"

②《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复方①治水气洪肿,小便涩:芫花根一两。锉,微炒,捣细罗为末。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一钱,得小便大利便差。(《古今录验方》)

②治瘰疬初起,气壮人:芫花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濒湖集简方》)

③治乳痈:㈠芫花根皮捣烂,塞患侧鼻孔中。(《南京民间药草》)㈡芫花根一钱至一钱五分。炒黄,水煎服。(《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④治便毒初起:芫花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濒湖集简方》)

⑤系瘤,兼去鼠奶痔:芫花根洗净,带湿,不得犯铁器,于木石器中捣取汁,用线一条浸半日或一宿,以线系瘤,经宿即落。如末落再换线。落后以龙骨诃子末敷疮口,即合。系鼠奶痔依上法。(《种福堂公选良方》)

⑥治鱼脐疔疮,久疗不差:芫花根二两,猪牙皂荚五挺,白矾三两(烧令汁尽,细研),黑豆三合。上药,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荚、黑豆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后,即入铛中,煎至一升,入白矾末搅令匀,去火成膏。摊于帛上贴,日二易之。(《圣惠方》芫花根膏)

⑦治神经性皮炎:芫花根皮,晒干,研末,用蜡或酒调敷。(湖南《兄弟省市中草药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新根洗净,刮去外表栓皮,剔除中心木质部,剩下第二层皮切碎捣烂,搓成小团,塞于鼻孔内。约20分钟左右即有热辣感,过5分钟取出。亦可制成100%浸液,用棉球蘸药后塞鼻,其产生热辣感的时间比鲜药长(约肋分钟),但疗效亦不够稳定。孕妇忌用。治疗200例,有效168例,无效32例。起病在3天内者有效率高,故仅适用于初期病人。

②治疗鼻炎

取芫花根30克切碎,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过滤备用。用时以黄豆大小于棉球浸吸芫花酊2~3滴,外面再用消毒棉花包裹,塞在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副鼻窦炎可以塞在中鼻道。每日1次,每次1~2小时,5次一疗程。孕妇禁用。据100余例观察,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大性鼻炎、慢性副鼻寞炎有一定疗效。对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无效。对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有待进一步观察。芫花酊液不宜渗透到外层棉球表面,更不能直接滴入鼻腔,否则可损伤鼻腔粘膜。有的病人用药后出现流泪、流鼻涕、打喷嚏现象,乃正常反应,过后反有轻快之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芫花根

药材名称芫花根

拼音Yuán Huā Gēn

英文名Root of Lilac Daphne

别名大戟、蜀桑、铁牛皮、浮胀草。

出处出自《吴普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或剥取根皮,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芫花直立落叶灌木,高达1m。根长者可达10cm,主根直径0.6-1.5cm,有分歧,外表黄棕色至黄褐色;根皮富韧性。茎直径至1cm,暗棕色;枝细长,褐紫色,幼时密生绢状短柔毛。叶对生,间或互生;有短柄,长约1mm,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宽0.8-2cm,稍带革质,先端尖,全缘,幼时叶之两面流生绢状短柔毛,以脉上为密,老则渐脱。花淡紫色,腋生,先叶开放,通常3-7朵生叶腋间短梗上,以枝端为多;花两性,无花瓣;花被管细长,长约1cm,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cm;雄蕊8,2轮,着生于花被管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如,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颗,黑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二萜类成分:芫花酯甲(yuanhuacin),芫花酯乙(yuanhuadin),芫花瑞香宁(genkwadaphnin)即12-苯甲酸氧基瑞香毒素(12-benzoxydaphnetoxin);双黄酮类成分:瑞香黄烷素B(daphnodorin B),芫花醇(genkwanol)A、B、C;香豆精类成分:西瑞香素(daphnoret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甙类成分:瑞香甙(daphin),丁香甙(syringin),芜根(yuankanin),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根的碳酸溶解部分对动物子宫(小鼠离体子宫或孕兔羊膜内注射)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除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外,亦出现子宫收缩。中毒剂量可延长凝血时间,并出现血尿。乙素对鱼有很强毒性,经初步试验,10-5浓度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时,能扩张冠状血管,但效力较凯林(Khellin)为弱。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经肺;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逐水;解毒;散结。主水肿;瘰疬;乳痈;痔瘘;疥疮;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5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注意1.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2.《吴普本草》:久服令人泄。

3.《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疗疥疮。

2.《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胆草

    药材名称龙胆草拼音Lónɡ Dǎn Cǎo英文名RADIX GENTIANAE别名龙胆、苦胆草、胆草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entian

  • 公鱼

    《中药大辞典》:公鱼药材名称公鱼拼音Gōnɡ Yú别名弓鱼、工鱼(《大理府志》)。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云南裂腹鱼的肉。原形态体狭长,稍侧扁。一般长约15厘米,大者可至30厘米

  • 黄花鸢尾

    药材名称黄花鸢尾拼音Huánɡ Huā Yuān Wěi别名开口箭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黄花鸢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wilsonii C.H.Wrigh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芦竹箨

    《中药大辞典》:芦竹箨药材名称芦竹箨拼音Lú Zhú Tuò别名芦荻外皮(《圣惠方》)。出处《药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箨叶。春、夏、秋均可采取。化学成分含纤维素24.

  • 黑汉条

    药材名称黑汉条拼音Hēi Hàn Tiáo别名羊食子、羊屎条、灰猫条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黑汉条Viburnum utile Hemsl.,以根、全株入药。四季可采,以9~10月采根

  • 白仙茅

    药材名称白仙茅拼音Bái Xiān Máo别名细叶刺参、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川续科植物大花刺参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a nepalensis D.Don var.delavayi(Fra

  • 七叶仔

    药材名称七叶仔别名海南地黄连来源楝科七叶仔Munronia hainanensis How et T. Chen,以枝、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鲜叶1

  • 枫香树根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根药材名称枫香树根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Gēn别名枫果根、杜东根(《福建民间实用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根。性味《泉州本草》:&qu

  • 小草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草乌药材名称小草乌拼音Xiǎo Cǎo Wū别名鸡足草乌、细草乌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滇北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以块根入药。夏秋采挖,放入

  • 辣蓼

    药材名称辣蓼拼音Là Liǎo别名辣蓼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m及水蓼P. hydropiper L.,以全草或根、叶入药。全草四季可采,根和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