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苍白秤钩风

苍白秤钩风

《中药大辞典》:苍白秤钩风

药材名称苍白秤钩风

拼音Cānɡ Bái Chènɡ Gōu Fēnɡ

别名穿墙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防已科植物苍白秤钩风藤茎。全年可采。

原形态木质藤本,具细条纹,长可达10~20米。叶互生,菱状阔卵形至阔卵形,长3.5~6厘米,宽4~6.5厘米,先端具短尖头,基部近圆形,边缘略呈波浪形,下面粉绿色,具5条下面凸出的基出脉;叶柄长3~7厘米。聚伞状圆锥花序,生于老干或落叶的老枝上;雄花序长达20厘米,雄花萼片6,淡黄色,有黑色斑纹,卵状长圆形,花瓣6,宽倒卵形,两侧边缘有耳而内折抱着花丝,雄蕊6;雌花序长15~20厘米,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心皮3,子房半卵球形,柱头向外伸展呈唇形。核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中间凹陷,被***。花果期春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腰、山沟疏林或灌木丛中。分布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性味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风湿骨痛,尿路感染,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苍白秤钩风

药材名称苍白秤钩风

拼音Shēnɡ Bái Chènɡ Gōu Fēnɡ

英文名Stem of Glaucescent Diploclisia

别名穿墙风九层皮、土防已、蛇总管、追骨风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苍白秤钩风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oclisia glaucescens(Bl.)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割取藤芭,晒干,或采鲜茎用。

原形态苍白秤钩风 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20m左右。茎直径达10cm左右,具厚而深裂的树皮;枝无毛,有细条纹;腋芽只1个。叶柄长3-11cm;叶纸质至近革质,三角状扁圆形、菱状扁圆形或阔卵形,长3-9cm,宽3-10cm,先端具短尖头,基部近圆形,边缘略成波状,下面粉绿色,掌状脉5-7条。聚伞圆锥花序狭而长,数个簇生于老茎或落叶的老枝上,多少下垂,长10-30cm,雄花萼片6,2轮,卵状长圆形,长1.5-2.5mm,淡黄色,有黑色斑纹;花瓣6,阔倒卵形,两面三刀侧边缘内折成耳状,抱着花丝;雄蕊6,离生;雌花花瓣先端2裂。核果黄红色,长圆状狭倒卵形,被***,长1.3-2(-3)cm,内果皮骨质,背肋两侧有小横肋状雕纹。花期春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土山或石山林中,攀援于树上。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南部。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 茎扁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6cm或更粗。表面来棕色至深棕色,粗糙,有纵裂和短横裂纹,节处呈大小不等疣状突起。质硬,断面灰黄色,具细密放射状纹理和众多小孔,并有2-9轮或更多偏心性环纹,髓细小。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直径6mm)横切面:木栓层为10-20余列木栓细胞,细胞壁多时显增厚。皮层有石细胞及黄棕色分泌细胞分布。中柱维管组织为异型构造,维管束排列成2轮同心环;外轮维管束外侧有石细胞环,内轮外侧为纤维与石细胞交互连接的波状环。射线及髓细胞稍厚,纹孔明显。皮层内侧壁细胞和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分苍白秤钩风根和藤含生物碱,种子含24-表罗汉松甾酮(24-epimakis-terone)A,20-羟基蜕皮松(20-hydroxyecdysone、ecdysterone),罗汉松甾酮(24(28)-dehydromadisterone)A,蕨甾酮(pteroste-rone)。茎含20-羟基蜕皮松,豆甾醇(stigmas-terol),秤钩风皂甙(diploclisin)等。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3g,加适量乙醇,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至膏状,加少量2%盐酸捏溶,滤过,备用。①取上述酸液2ml,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②取上述酸不溶物,用乙醇溶解,滴于滤纸上,再滴加10%氢氧化钾试液,显红色。(检查蒽醌)(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未2g,加乙醇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后作试品溶液,另取去甲粉防已碱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两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3:1:0.08),氨饱和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2cm。置荧光灯(254cm)下观察。再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处显橘红色斑点。

性味微苦;寒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风湿骨痛;咽喉肿痛;胆囊炎;痢疾;尿路感染;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三叶耳蕨

    药材名称小三叶耳蕨拼音Xiǎo Sān Yè ěr Jué英文名Hancock's Shield Fern别名蛇舌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小三

  • 黑芝

    药材名称黑芝拼音Hēi Zhī别名玄芝、黑云芝、假灵芝出处本品以“黑芝”之名始载于《本经》。《别录》云:“黑芝生常山。”而《新修本草》对五芝产地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因此

  • 功劳叶

    药材名称功劳叶拼音Gōnɡ Láo Yè别名枸骨叶、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十大功劳叶、老虎刺、狗古艻、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老鼠怕出处本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功劳叶为十

  • 红麸杨

    药材名称红麸杨拼音Hónɡ Fū Yánɡ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落叶乔木,高7~12米。小枝被有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1片,最多可

  • 金刚藤头

    《中药大辞典》:金刚藤头药材名称金刚藤头拼音Jīn Gānɡ Ténɡ Tóu别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粉菝葜的根茎和

  • 紫弹树叶

    药材名称紫弹树叶拼音Zǐ Dàn Sh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紫弹树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biondii Pamp.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

  • 鮧鱼尾

    《中药大辞典》:鮧鱼尾药材名称鮧鱼尾拼音Yí Yú Wěi出处《纲目》来源为鲇鱼科动物鲇鱼的尾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功能主治《纲目》:"治口

  • 药材名称茶拼音Chá别名茶叶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O Ktunze [Thea sinensis L.],以叶、子、根入药。叶春夏秋均可采集,焙制。根全年

  • 鹿蹄草

    药材名称鹿蹄草拼音Lù Tí Cǎo别名藏氏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出处《江苏植物名录》来源为蓼科植物戟叶蓼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直立或斜生。茎四棱形,棱

  • 松树皮

    药材名称松树皮拼音Sōnɡ Shù Pí来源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马尾松、油松、思茅松等的树干内皮。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收敛,生肌。外用治烧烫伤,小儿湿疹。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焙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