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野香茅

野香茅

《中药大辞典》:野香茅

药材名称野香茅

拼音Yě Xiānɡ Máo

别名香茅香茅

出处《庐山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橘草全草。夏、秋两季,于阴天或早上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高30~90厘米,直立,节上常被白色柔毛。叶鞘光滑,基部破裂反卷,内面呈红棕色;叶片线形,长12~40厘米,宽3~4毫米;佛焰苞片长1.7~2.5厘米。伪圆锥花序稀疏,狭窄,长18~35厘米;总状花序孪生,带紫色,长1~2厘米,穗轴节间长3~3.5毫米;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5~6毫米,基盘具微毛;内稃缺;雄蕊3;有柄小穗长4~6毫米,柄上具白色柔毛。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山坡草地。分布安徽、江西及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平喘,止咳,消炎,止痛,止泻,止血,祛风湿,消肿,助消化,通经络。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损伤,水泻,心胃气痛,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复方①治急、慢性支气管炎:野香茅重蒸馏液注射(每2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两次,每次注射2~4毫升。

②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野香茅一至二两,松果一两,鱼腥草一至二两。煎服。

③治心胃气痛:野香茅一至二两。水煎服。

④治腹痛:野香茅油一至二钱。开水冲服。

⑤治水泻:野香茅一两,炒米一两。水煎服。

③治风肿:野香茅半斤。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香茅

药材名称野香茅

拼音Yě Xiānɡ Máo

英文名Herb of Goering Lemongrass

别名五香草香茅香茅

出处出自《庐山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橘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opogon goeringii (Steud.)A. Camus [Andropogon goeringii Steud.]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于阴天或早晨采割全草,晾干。

原形态橘草,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秆较细弱,直立,无毛,高60-90cm;节被***色微小毛茸。叶鞘无毛,下部者均短于节间;叶舌先端钝圆,长1-2.5mm,无毛;叶片线形,长12-40cm,宽3-4mm,无毛,扁平。假圆锥花序稀疏,狭窄,长18-35cm;总状花序孪生,带紫色,长1-2cm,具2-5节,成熟后极叉开或向后叉开,其下托以长15-24mm的佛炮苞,穗轴节间长3-3.5mm;边缘被长1-2mm的白色柔毛,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5-6mm,基盘具长约0.5mm的微毛;第1颖先端尖或稍钝,具2脊,脊上部具狭翼,背部扁平,脊间具3-4脉,第2颖舟形,先端尖,边缘具狭膜质并生小纤毛,脊上具狭翼;第1外稃较颖短1/4,狭窄渐尖,具2脊,边缘具小纤毛;第2外稃极狭,较颖短1/3,先端具1-.5mm长的2裂齿,齿间伸出1芒,长8-10mm,中部膝曲,无内稃;雄蕊3,花药长2-2.5mm;有柄小穗长4-6mm,其柄具1-3mm的白色柔毛。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可达1m左右,秆丛生,较细软,无毛。叶片条形,长约25cm,宽3-4mm,两面无毛,有***;圳鞘基部破裂反卷,内面红棕色。全体有香气。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止泻。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损伤;心胃气痛;腹痛;水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复方①治急、慢性支气管炎:野香茅重蒸馏液注射(每2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两次,每次注射2~4毫升。②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野香茅一至二两,松果一两,鱼腥草一至二两。煎服。③治心胃气痛:野香茅一至二两。水煎服。④治腹痛:野香茅油一至二钱。开水冲服。⑤治水泻:野香茅一两,炒米一两。水煎服。⑥治风肿:野香茅半斤。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胆地丁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胆地丁药材名称龙胆地丁拼音Lóng Dǎn Dì Dīng别名蓝花草、紫花地丁[四川]来源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 Griseb 及鳞叶龙胆G

  • 油柑叶

    《中药大辞典》:油柑叶药材名称油柑叶拼音Yóu Gān Yè别名丝叶(《岭南采药录》),余甘子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叶片,夏、秋

  • 尾花细辛

    药材名称尾花细辛拼音Wěi Huā Xì Xīn别名白三百棒、白马蹄香、魂筒草、铁螃蟹、花脸细辛、小麻药、土细辛、蜘蛛香、金耳环、马蹄香、马蹄金、白倒插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尾花细辛和花叶尾

  • 青蒿囊虫

    药材名称青蒿囊虫拼音Qīnɡ Hāo Nánɡ Chónɡ别名青蒿蛀虫(《品汇精要续集》),青蒿虫(《本草推陈》)。出处《纲目》来源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节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季

  • 远志

    《中国药典》:远志药材名称远志拼音Yuǎn Zhì英文名RADIX POLYGALAE别名小草、细草、小鸡腿、细叶远志、线茶来源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

  • 薯良

    药材名称薯良拼音Shǔ Liánɡ别名赭魁(《别录》),朱砂莲、鸡血莲、血母(《贵州民间方药集》),血三七、雄黄七、血葫芦、朱砂七、红药子、恶边(《湖南药物志》),酱头、避血雷(《贵州草药》

  • 十两叶

    药材名称十两叶拼音Shí Liǎnɡ Yè别名沙达木。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苞叶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ydaia rubrinervis(Levl.)C.Y.Wu exY.L.Che

  • 痄腮树

    药材名称痄腮树拼音Zhà Sāi Sh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痄腮树的根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opsis terminalis (Kurz) Slum.[Helicia ter

  • 水马桑枝叶

    药材名称水马桑枝叶拼音Shuǐ Mǎ Sānɡ Zhī Yè别名杨栌木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半边月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gela japonica Thunb. Var. sinica

  • 宿苞豆

    药材名称宿苞豆拼音Sù Bāo Dòu别名野豌豆、中国宿苞豆来源豆科宿苞豆Shuteria sinensis 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