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金丝刷

金丝刷

药材名称金丝刷

拼音Jīn Sī Shuā

别名金刷把

来源药材基源:为梅衣科植物金丝刷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thariella cladonioides(Nyl.)Krog[Chlorea cladonioides Nyl.]

采收和储藏:6-7月采,去除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地衣体呈松散的灌丛状,坚硬,直立或倾斜,高5-7cm,近末梢处呈橘红色、金锈色,无光泽,基部污白色至土黄色,枝体棱柱状,主校长0.2-lcm,基部直径1-1.5mm,次生小枝长1-1.5mm,直径lmm,末梢尖锐,表面具纵向的棱脊,具光泽,多呈二叉分枝式,稠密丛生,纤细的枝端有时具粉芽。子囊盘圆盘状,侧生于分枝上;托缘全缘,常生有小分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高山树枝和灌木枝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地衣体灌丛型。分枝开展,呈垫状,橘红色、土红色或土褐色。主枝长约1cm,次生小枝顶端渐尖,有时呈钩状。皮层具褶皱、裂纹和小疣,表面有脊状网格,分枝上部皮层不全,有时具粉芽。中轴浅白色。

化学成分地衣体含降斑点酸(norstictic acid),黑茶渍素(atranorin),赤星衣酸(haematommic acid),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β-orcinolcarboxylate),其中后两者可能为黑茶渍素的分解产物。

性味苦;性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安神;平肝;活血;敛疮。主失眠;癫痫;眩晕;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园金柑

    药材名称园金柑别名甘桔、山桔子、金桔、月桔来源芸香科园金柑Fortunella japonica (Thunb.) Swingle,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安徽、江西。化学成分果皮含金橘甙(fo

  • 茉莉花

    《中药大辞典》:茉莉花药材名称茉莉花拼音Mò Lì Huā别名小南强(《清异录》),柰花(《丹铅杂录》),鬘华(《群芳谱》),木梨花(《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犀科

  • 淡花当药

    药材名称淡花当药拼音Dàn Huā Dānɡ Yào别名獐牙菜、加达、当药、水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北方獐牙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ertia diluta(Turcz,)Benth

  • 五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桠果药材名称五桠果别名西湿阿地[僾尼]来源五桠果科(锡叶藤科)五桠果Dillenia indica L.,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收敛,解毒。主治疟

  • 芭蕉油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药材名称芭蕉油拼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

  • 紫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藤药材名称紫藤拼音Zǐ Ténɡ别名藤萝来源豆科紫藤属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以茎皮、花及种子入药。夏秋采,分别晒干。性味甘、苦,温。有

  • 白接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接骨药材名称白接骨拼音Bái Jiē Gǔ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

  • 过山消根

    《中药大辞典》:过山消根药材名称过山消根拼音Guò Shān Xiāo Gēn别名开喉箭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狭叶少花酸藤子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蔓性小灌木,高40~70厘米

  • 番红花

    《中药大辞典》:番红花药材名称番红花拼音Fān Hónɡ Huā英文名Saffron别名西红花、藏红花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10~11月中下旬,晴天

  • 橘皮

    药材名称橘皮拼音Jú Pí别名陈皮(孟诜),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10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