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金丝藤

金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藤

药材名称金丝藤

别名素馨花、香花藤

来源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 axillare Kobuski,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咽喉肿痛,尿闭,外伤出血,骨折,疮,疖。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鲜品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固定,或鲜叶捣烂或研粉热水调匀外包。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金丝藤

药材名称金丝藤

拼音Jīn Sī Té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樟叶素馨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挖出后,除净泥土,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原形态攀援灌木,高1-4m。全株元毛。小枝圆柱形或具沟纹,径1-2mm。叶对生,单叶;叶柄长4-10mm,扭转,有关节;叶片纸质或薄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稀被针形,长5-10.5cm,宽1.5-4.5cm,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叶缘反卷,基出脉5条,外侧1对不明显,向上延伸直达上部,并与横脉相连接。花单生,或呈伞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1-5朵;花序无梗或梗长0.2-2cm;苞片线形,长2-4mm;花梗细长,长1.4-2.5cm,向上渐增粗;萼管长2-3mm,裂片5枚,尖三角形,长1-2mm;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长0.9-1.3cm,径1-2mm,裂片9-11枚,披针形,长1.1-2cm,宽1.5-3mm,先端渐尖。果球形或椭圆形,长1-1.5cm,径0.8-1.5cm,呈黑色。花期3-9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中或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云南。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接骨疗伤。主咽喉肿痛;热毒疮疡;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海鸢尾子

    药材名称青海鸢尾子拼音Qīnɡ Hǎi Yuān Wěi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青海鸢尾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qinghainica Y.T.Zhao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

  • 千斤拔

    《全国中草药汇编》:千斤拔药材名称千斤拔拼音Qiān Jīn Bá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芩[广西、广东]、钻地风[四川]来源为豆科千斤拔属

  • 黄颡鱼涎

    《中药大辞典》:黄颡鱼涎药材名称黄颡鱼涎拼音Huánɡ Sǎnɡ Yú Xián出处《纲目》来源为鮠科动物黄颡鱼皮肤中分泌的粘液。功能主治《日用本草》:"治消渴

  • 黄花母根

    《中药大辞典》:黄花母根药材名称黄花母根拼音Huánɡ Huā Mǔ Gēn别名胶粘根(《广西中药志》),土黄芪(《福建中草药》)。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的根。全年可采

  • 夏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夏至草药材名称夏至草拼音Xià Zhì Cǎo别名小益母草、白花夏枯、灯笼棵来源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upina (Steph.)IK.-

  • 马蓼

    药材名称马蓼拼音Mǎ Liǎo别名大蓼、墨记草、春蓼出处本品始载于《本经》中品"蓼实"条下,《本草经集注》云:"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蜀本草》:"《图经》云:蓼类

  • 长管香茶菜

    药材名称长管香茶菜别名铁菱角、四角薄荷、溪薄荷、铁拳头来源唇形科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 (Miq.) Hara [Plectranthus longitubus Miq.],以

  • 毛轴莎草

    药材名称毛轴莎草拼音Máo Zhóu Suō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Pilose Galingale别名三角草、三棱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Ⅱ卷》。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毛轴莎草的

  • 胡芦巴

    药材名称胡芦巴拼音Hú Lú Bā别名葫芦巴(侯宁极《药谱》),苦豆(《饮膳正要》),芦巴(《本草原始》),胡巴(《本草求真》),季豆(《东北药植志》),小木夏、香豆子(《新疆中草

  • 沙漠嘎

    药材名称沙漠嘎拼音Shā Mò Gā别名沙蒿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差把嘎蒿的嫩枝叶。春、夏割取嫩枝,晒干。原形态半灌木,高50~80厘米。茎自基部多分枝,常匍匐于沙面,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