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青海马尾连

青海马尾连

药材名称青海马尾连

拼音Qīnɡ Hái Mǎ Yǐ Lián

英文名root of Przewalsk meadowrue

出处始载于《北京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长柄唐松草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przewalskii Maxim.[T.rockii Boivi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长柄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茎直立,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约6cm,基部具鞘;托叶膜质,半圆形,边缘不规则开裂;基生叶和近基部的茎生叶在开花时枯萎;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叶片长达28cm,小叶薄草质,卵形、菱状椭圆形、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3cm,宽0.9-2.5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圆形、浅心形或或宽楔形,3裂常达中部,有粗齿,下面脉稍隆起,有短毛。圆锥花序多分权,无毛;花两性,花梗长3-5mm;萼片4,花瓣状,狭卵形,长2.5-5mm,宽约1.5mm,白色或稍带黄绿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4.5-10mm,花丝上部与花药近等宽,下部丝状,花药长圆形,长约0.8mm;心皮5-9mm,有4条纵肋,果柄长0.8-3mm,宿存花柱长约1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3500m的山地灌木丛边、林下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洒北、山西 、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四川、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由数个结节连生。细根数十条密生于根茎下,长5-10cm,直径0.5-14.5mm;表面灰棕色;质较软,断面纤维性。气浓,味甜。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有2-3列纤维环带;内皮层明显。木质部束、纤维束各3束交互排列,中央有纤维束。

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炎解毒。主痢疾;肠炎;黄疸;肝炎;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祛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戟形石韦

    药材名称戟形石韦别名大叶下红、叶下红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戟形石韦Pyrrosia hastata (Thunb.) 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南。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止血,祛痰。主治跌损失血

  • 杜松实

    药材名称杜松实拼音Dù Sōnɡ Shí别名杜松子(《宁夏中草药手册》)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柏科植物杜松的果实。10月果实成熟时打下,阴干。原形态杜松,又名:崩松、棒儿松、刺

  • 山橿根

    《中药大辞典》:山橿根药材名称山橿根拼音Shān Jiānɡ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山橿的根或根皮。原形态山橿,又名:大叶山橿、米珠、副山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幼时有

  • 栗树根

    《中药大辞典》:栗树根药材名称栗树根拼音Lì Shù Gēn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树根。性味《四川中药志》:"味甘淡,性平,无毒。"功能主治①

  • 荠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荠菜药材名称荠菜拼音Jì Cài别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荠荠菜、菱角菜、地菜、上巳菜来源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 山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草药材名称山苦草别名苦草、胆草来源唇形科山苦草Ajuga pantantha Hand. 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消炎解毒。主治慢性

  • 鸭舌鱼鳖

    药材名称鸭舌鱼鳖拼音Yā Shé Yú Biē别名苍条鱼鳖、卧龙草、马牙齿、三百棒、石豇豆、回阳生、金扁担、金挖耳、手指背、石菜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ig

  • 虫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虫莲药材名称虫莲拼音Chónɡ Lián别名线叶地榆来源蔷薇科地榆属植物矮地榆Sanguisorba filiformis (Hook. f.) Hand.-M

  • 柳屑

    《中药大辞典》:柳屑药材名称柳屑拼音Liǔ Xiè别名柳蚛屑(《圣惠方》),柳蛀粪(《圣济总录》)。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垂柳蛀孔中的蛀屑。功能主治《唐本草》:"主风瘙肿痒瘾轸。&

  • 胡葱

    药材名称胡葱拼音Hú Cōnɡ别名冻葱(《唐本草》),葫葱(《孙真人食忌》),冬葱(《蜀本草》),回回葱(《饮膳正要》),蒜葱(《纲目》),分葱、科葱(《中国蔬菜栽培学》)。出处《唐本草》来